限時免費

高雄鄉間滑軌廠獲評「風險管控不輸大咖」

中小企業也能部署!川湖回收水、防空污連閃兩危機

川湖總經理林淑珍(左4)告訴商周,先前責任供應商到廠稽查時非常驚豔公司對環保的投入,「他們說沒看過公司這麼有氣魄,就是這樣做下去!」

(攝影者.程思迪)

一家資本額不到十億元的中小企業,憑什麼能跟台積電、緯創、統一超在ESG並駕齊驅?把環保支出當作「買保險」,不斷超前部署,就是它贏的秘訣。

第一次入選ESG榜單的川湖科技,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中小企業。但,這家伺服器滑軌廠不僅是今年ESG評比的一百一十四家台灣企業裡,九家獲AA級的企業之一,更是全部評比公司中,資本額第二小的業者。

成立:1986年(2008年上市)
董事長:林聰吉
總經理:林淑珍
主要業務:導軌、滑軌、鉸鏈
資本額:9.5億元
員工人數:逾1,300人

ESG評比單位、摩根士丹利(MSCI)是這麼描述川湖的:它們對於「風險」的控管能力,表現不輸產業大咖。

這個觀察看似抽象,其實符合川湖一路以來「超前部署」的發展。二十二年前,它們就跨入無毒電鍍製程;十九年前、水污問題還不被重視的時候,川湖就設立廢水回收廠;四年前,它們更領先法規淘汰燃油鍋爐,改用天然氣鍋爐。

不接受砍價決心轉型
從代工轉做品牌,先投入無毒電鍍

這一切,都與川湖在一九九八年的啟動轉型息息相關。

當時金融風暴席捲亞洲,還是家具五金代工廠的川湖面臨大客戶提出「共體時艱」、砍價三成的要求,否則四成訂單將就此消失,「那時我們深刻體會,如果一直做代工、靠別人,早晚會出事!」執行副總經理王俊強說。

而現任的川湖總經理林淑珍,當年則力勸川湖董事長、也是她的父親林聰吉不要接受砍價,讓公司從代工轉型品牌,發展自有的產品。而伺服器滑軌,是林聰吉與林淑珍看到的新藍海。

要跨入新領域,立即面臨一大難題:為了控制滑軌生產品質,川湖必須把過去委外的電鍍製程拉回自己的工廠做;但,電鍍過程裡須添加的氰化物,卻是一種輕則頭暈噁心、重則使人喪命的化學毒物,讓當時缺乏電鍍經驗的川湖員工人人自危。

一邊是品質管控的自主,一邊是員工的安全,林聰吉想到:「能不能做無氰化物的製程?」但林淑珍回憶,當年這個製程,連歐美也很少見。

為了導入新的製程,那段時間裡,川湖常被退貨,理由是滑軌顏色「怪怪的」。這是因為電鍍水加入氰化物的最大功用,就是讓產品鍍完的色澤均勻;但拿掉氰化物後,對替代藥水的使用不熟練,產品色澤常如「豹紋」這邊一大塊,那邊一小塊。

經過一千多個日子摸索,川湖還從日本技術團隊轉向德國的團隊求援,終於在二○○一年成功導入無氰化物的電鍍技術。也正是因為這個布局,兩年後歐盟立法通過「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RoHS),強制電子產品進行毒物檢驗,「我們那時候很快就拿到認證,」林淑珍說。

好不容易跨過挑戰,第二個難關馬上跟著來到。

因為,確立電鍍技術的獨立性後,川湖隨即面臨的是重金屬含量高的電鍍廢水。

處理廢水選最難的路
花兩千萬建回收廠,遇旱保住訂單

當年有三條路能選擇:第一條是委外,第二條則是把廢水處理到合法標準,再排放到河川,但川湖選擇的是第三條路最難的路——把廢水製成回收水。這個決策,成本所費不貲,「當年我是反對的!」時任負責廢水業務的李義秋說。

「回收水一噸的成本要四、五十塊,自來水只要十一、十二塊,我們為什麼要花四、五倍的錢去做回收水?」化工背景出身的他,向經營高層提出質疑。

財務出身的林淑珍向商周坦言,每每這種時候,她就像有兩個自己在打架:一個是「成本小姐」(Miss cost),一個是當年力主公司轉型品牌的二代經理人。

但當時昇利化工污染高屏溪事件的殷鑑不遠,水污法規只會越趨嚴格,而且川湖地處乾旱季明顯的南部,一旦缺水就得停工,於是決心興建自有的廢水回收廠。

想不到,這筆兩千萬的投資,日後竟成為川湖的救命繩。二○一五年,台灣發生近七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許多南部業者被迫減產;能回收七成廢水再利用的川湖,成為少數能正常營運的業者。

「還好那個時候我們有回收水,不然根本撐不過去!」李義秋說。

當時,川湖只要停工一天,就是一千二百萬元的損失;同時,假如無法出貨,客戶便會轉向中國的工廠下單。所幸憑著自己的廢水回收廠,川湖保住了訂單,更在當年創下每股稅後盈餘(EPS)近二十元的歷史最佳成績。

「做這件事情(指回收水)不會讓我們的成本更節省,但是當發生事情的時候,你的『風險』就會比別人更低。」這是林淑珍在那次的學習。

「成本VS.風險」的抉擇,還發生在五年前。

警覺空污法規將趨嚴
精算長期成本後,換成天然氣鍋爐

當年反空污遊行進行全台串聯,李秋義研判,空污法規遲早加嚴,他便主動向上提報,計畫將原本的重油鍋爐,換成幾乎零空污的天然氣鍋爐。

「但是重油的單價比天然氣低呀!」川湖內部曾經為了這個投資有不同的看法,後來林淑珍要求李義秋,要連同燃料運輸、管線工程、設備維護的長期成本一併計算。

精算後果然發現,不像重油是用槽車運送,天然氣用管線運輸幾乎沒有運輸成本。此外,重油的單價看似較便宜,但其雜質多、鍋爐故障率較頻繁,「天然氣是很乾淨的燃料,鍋爐故障率低,長期的維護成本少很多,」李義秋說。

經過半年的來回討論,這個案子正式在二○一六年啟動更換計畫;兩年後,環保署加嚴鍋爐的空污標準,中小型工廠得淘汰燃油鍋爐,大家急得跳腳,但當時川湖早就已經部署完畢。

對比川湖過去幾年的成績都顯示,每一次成本投入雖高,但競爭力變強,也反映在年年成長的業績上。

林淑珍說,現在的她已是用「風險投資」的概念在看待環保與工安的支出,「這些錢一花,雖然很難回收,但是你沒花,當一旦發生危急,搞不好整家公司都沒了。」用超前部署的角度來看,每一塊成本都花得值得。

■1998年

ESG投入:導入無氰化物電鍍製程
當年EPS:1.5元

■2001年
ESG投入:興建廢水回收廠
當年EPS:0.5元

■2004年
ESG投入:導入污泥脫水設備
當年EPS:10.0元

■2016年
ESG投入:更換天然氣鍋爐
當年EPS:16.5元

■2018年
ESG投入:污泥脫水設備大修,隔年又採購一座
當年EPS:18.6元

資料來源:川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整理:侯良儒

除了廢水回收外,川湖還將雨水統一蒐集到圖中的景觀池,用來澆灌附近綠地。

除了廢水回收外,川湖還將雨水統一蒐集到圖中的景觀池,用來澆灌附近綠地。(攝影者:程思迪)|放大原圖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