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等人,還是人等貨?

公司在最近的管理會議中,大家討論著以為已經是常態的庫存週轉天數問題,我發現門市同仁還是強調不放過任何銷售機會,希望庫存一定要充足,以等待及滿足消費者的到來。但其實這只是前場的損益思維,在意的是增加多少營收和毛利的損益表;而從經營者的角度,更要考慮的是整體庫存過多可能產生的跌價損失和風險,以及資產在不同運用下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關心的是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

過往需求大於供給,沒有網路的時代,或許多備一點貨,產生的機會成本是大的。但在5G將起的後疫情時代,更應有不同的管理思維。

二月疫情突來,當時談的是進貨備貨的超前部署,五月反而開始利用線上線下多管道及行銷對策,加速庫存之消化,以提防全球性消費緊縮造成的供大於求,商品快速跌價及倒貨風險。公司在這次的庫存精實計畫中,努力降低常態庫存金額二○多%,仍然保持營收成長。以前是對的觀念,現在往往是錯的,又再次驗證「改變」的重要。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