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她們成功減少PM2.5,還讓全鎮人人變抗空污尖兵

埔里媽媽、教授、廟公 一個科技小盒子救空氣

科技數據會說話,空氣好壞,不用只靠「感覺」!

暨大教授戴榮賦(藍衣者)手中的空氣盒子,成了埔里媽媽們捲動全鎮保衛埔里空氣的利器。(攝影者.程思迪)

這是一群空污治理門外漢,聯手用科技改善埔里空氣的故事。

當我們戴著口罩、望著大型污染源無奈興嘆時,一群埔里鎮的志工媽媽,把製造空污的矛頭指向「自己」,串聯大學、政府,甚至地方廟公,在人口八萬人的埔里小鎮上,掀起一場號召全鎮總動員的抗空污行動,創下多個「第一」紀錄。

因為一灘孩子的鼻血⋯⋯
媽媽們發文宣、遊行反空污

這裡,是第一個舉行「無煙」媽祖遶境的小鎮,是全國第一個成立鄉鎮級空污防制委員會的地區。近五年間,埔里的PM2.5年均值濃度降幅,位居全國之冠,連台中市、彰化縣,也來尋求協助,被環保署視為全國模範。

原本,他們只是一群空污受害者,何以能夠翻轉處境,並擴散影響力呢?

故事,從孩子的鼻血說起。

「兒子鼻子擤不停,經常早上起來,枕頭上就是一灘血⋯⋯。」埔里空污減量自救會成員之一的陳怡真,在二○一三年舉家從台中搬到「好山好水」的埔里後,兒子過敏症狀卻越來越嚴重。

她四處求醫,整整一年仍找不出病因,直到醫師提醒她注意外部環境因素,她仔細回想、觀察,才發現每回只要對門鄰居開始焚燒茭白筍殼與垃圾,濃煙隨風往自家飄時,兒子的症狀就變本加厲。

起初,她柔性勸說,對方不為所動,她轉向環保局投訴,雙方氣氛鬧僵,連厝邊鄰居也出面打圓場,「大家會說『好了啦,不要檢舉!』或是跟我要(空污造成過敏的)證據。這些國外期刊都有研究,但我難道要等科學證據都出來嗎?他們命都沒了!」

一次學校家長聚會上,幾位媽媽偶然聊起,才發現大家都有共同的困擾,決定「自己的空氣自己救」。

一開始,主要核心成員共五位媽媽,有人是醫師娘、有人開書店,對空污知識一知半解。她們從上網查「什麼是PM2.5」開始,到印製文宣、對人侃侃而談空污防制,還藉媒體報導埔里為全國PM2.5濃度最高鄉鎮時,採取政治行動,對民代遊說,發起上千人反空污遊行。

一系列宣導,不乏媒體報導,但她們需要讓更多人「有感」的空污證據,才能帶起更積極的行動。

埔里鎮直徑八公里,僅一座空污監測站,雖足以反映埔里盆地整體空污數值,但環保署網站上的專業數字,卻離埔里人生活「太遙遠」;如馬路口車輛怠速未熄火、宮廟燒香等短時間卻高濃度空污,無法反映在數據上。

一張傳單牽線暨大教授⋯⋯
開發小感測器畫空污地圖

一四年底,一張自救會的傳單,傳到了暨南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戴榮賦的手中。因有家人曾罹癌離世,讓他動念協助這群志工媽媽;但,一來投入行動,等於要暫離自己專研的領域;二來,觀光與房地產是埔里兩大產業,不斷宣導空污防制,等同擋人財路。

「在埔里鎮說空氣不好,這是會得罪人的,」他整整想了四個月後,抱著「助人還願」的心情投入。

戴榮賦將專長的物聯網概念化為行動,與學生在鎮內三十三處設置固定式空污感測器,並研發小型「空氣盒子」,讓媽媽與志工們可像掛吊飾一樣掛在包包、腳踏車上,隨時監測環境空污,再將數據回傳到平台,形成空污地圖。他帶著微型感測器深入社區做實驗,當場燒香、燒金紙,秀出數據給居民看。

如今,這套系統在環保署經費支持下,也輸出到中部三縣市、逾兩百個據點,可監測從台灣西岸一路延伸至南投埔里的空污動向,隨時示警。

科學數據,讓民眾看到血淋淋的事實:原來自己也是造成空污的推手!

光燃燒一根線香所排的煙霧,就會讓PM2.5濃度瞬間飆高至幾百、幾千微克,比正常值高出五倍至五十倍不等。人體近距離吸入,長久下來,會誘發氣喘或心血管疾病,甚至致癌。

「大家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人就是要眼見為憑才會相信,」自救會成員林佳穎說,運用微型感測器後,包括馬路口車輛怠速未熄火、宮廟燒香等短時間、高濃度空污,都可被監測而記錄下來,「戴老師的加入,彌補了我們缺乏的『空污事實』,過去大家都用『感覺』判斷空氣好或不好,現在大家不用靠感覺了,而是有足以信賴的數據去討論!」

■成立: 2014年
■主要成員
  •「埔里PM2.5空污減量自救會」,林佳穎、陳怡真等地方媽媽們組成
  •「暨大在地PM2.5減量行動團隊」,暨南大學資管系教授戴榮賦及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組成
  •埔里孔子廟董事長黃冠雲、大成國小校長林取德等人,從教育、宣導、宗教面投入
■成績單:
在孔廟裝上全埔里鎮第一座PM2.5微型感測器;促成2017、2018年兩年無煙媽祖遶境;從埔里出發,應邀至台中、彰化共建置逾200座PM2.5固定式監測器

埔里孔廟走廊上空汙感測器,隨時顯示室內空氣品質。

埔里孔廟走廊上空汙感測器,隨時顯示室內空氣品質。(攝影者:程思迪)|放大原圖

抗空污最難改人心⋯⋯
找宮廟大老出面說服「減香」

科技加持,讓對抗空污有憑據;但,比空污更難治理與改變的,是人心。

媽媽們大力宣傳空污危害、訴求改變個人行為習慣,卻招來質疑,「你們打蒼蠅不打老虎,中火、六輕不去講,為什麼來講我們這些小人物?」「我燒一點點垃圾,有什麼關係?」「講空氣不好,誰來觀光?」

她們只能盡力說明:拍蒼蠅與打老虎,同等重要。「如果有人在你門前燒垃圾,你要自我安慰,不舒服不是他害的,而是六十公里外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害的嗎?」陳怡真說,「我們不管自己的環境髒亂,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

訴求減香,也直接挑戰宗教習俗。

戴榮賦與暨大團隊找上地方宮廟大老黃冠雲,由身兼埔里孔子廟董事長的他親自出馬勸說,從孔廟做起,槓桿撬出傳統習俗的隙縫。

「(文化習俗)是可以慢慢改變的,我就是各個『擊破』啦,」今年七十七歲的黃冠雲,也是地方知名中醫,又身兼中國儒教會榮譽理事長,一來講話別人「願意聽」;二來,他用醫學專業說服其他人,將反彈聲量降至最低,還促成宮廟自主減香風氣。

埔里PM2.5降幅,3年超過3成

埔里PM2.5降幅,3年超過3成(圖表製作者:管婺媛)|放大原圖

搶救下一代的空氣,從教育開始。自救會媽媽們用說故事方式,教埔里孩子認識PM2.5。

搶救下一代的空氣,從教育開始。自救會媽媽們用說故事方式,教埔里孩子認識PM2.5。(來源:暨大人社中心提供)|放大原圖

營造「大家一起來」氛圍
小學、觀光、宮廟都改變中

「你說大家改變是因為我們嗎?人的行為很難量化,空污降低也跟風向有關,但我們努力做的,就是營造一個『大家一起來』的氛圍,這確實在發生!」跟著自救會媽媽們一同行動,暨大人社中心專案經理黃資媛頗有感觸。

某次,她去社區大學帶著一群婆婆媽媽們討論如何改善環境,立刻有人舉手:「走走走,我社區每天都有阿公在燒垃圾!我們去看!」一行人到現場,果真看到一團垃圾灰燼,婆婆媽媽二話不說圍上去向阿公勸說,「這讓我相信,只要有人願意動,微小的改變就會在各處『發芽』。」

媽媽們談起反空污的點滴,有疲倦,也有不耐,但她們共同理念,就是要一直說、一直說,用各種方式去宣導,這不能停。

因為,改變真的在發生。在孔廟率先裝置感測器、各廟自主減香後,埔里天后宮在一七年也發起全程不燒金紙、不放鞭炮的無煙媽祖遶境;埔里觀光業者,推出主打低碳的旅遊行程;鎮上民眾主動檢舉路邊燃燒垃圾,公部門稽查員到場速度也加快。還有,埔里鎮大成國小學生也主動發起宮廟宣導活動,從小做起。

微觀的行動,也可能促成宏觀的改變。幾個門外漢媽媽,用熱情捲動了小鎮師生、廟公、地方政府,他們不只用科技改善埔里的空氣,也用行動改變了人心。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