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業生態巨變 誰會活下來?
回想在二○○六年台北市光華橋拆除前,橋下的商場空間,有人賣舊書、有人賣樂器、有人賣電腦相關零件。各店家老闆,從自己的專長、興趣和慢慢找到的賺錢方式,逐步群聚成一個穩定的生態圈。當時的學生、公司採買者、興趣蒐藏家,也都能到橋下淘出寶來。
之後資通訊開始迅速發展,生態系便有了變化,賣書的、賣骨董的漸漸凋零,多元的商場慢慢變成資通訊的商圈,電腦商品「成長期」的需求所帶來的市場改變,更擴散到整個八德路和周邊巷道。業界開玩笑說,那時的盛況真的只要在八德路有個店面,連賣豬肉的可能都來賣電腦了。
但在產業高度發展的成長期,容易引進大型企業的投入及規模性的競爭。所以這時電腦連鎖店快速興起,開始了大量的展店和購併,產業的生態系又發生了變化,在高度的市場競爭下產生了低毛利和搶客戶大戰。店家和店家之間不再是互補和共創,而是競爭和掠奪。每個店家都為了生存活下而改變, 這時的改變是痛苦的、是被迫的。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