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間
憑什麼強調以台灣食材入菜?
朋友日前成功包場僅有二十個座位、二○一九年最快拿到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的logy。logy是東京米其林二星餐廳Florilège的姊妹店,日籍主廚田原諒悟以尋訪台灣食材在開店前引發話題,去年十一月開幕,今年四月摘下米其林一星,而且在頒獎典禮中還發生店名被拼錯的烏龍事件。
客人來到logy會先收到一張鋼印英文字卡,這不是菜單而是字典,解釋logy的幾個意思,其中若掛在字尾有「不斷學習進步」之意。其實不管是哪一國的廚師,自身擁有多大名氣,來到這裡開餐廳,認識並使用台灣食材,都屬於基本功範圍,將理所當然的事拿來大做文章,無形中強迫客人以放大鏡檢視,到底是有真本事,還是說大話而已。
來自雲林的黃玉米做成鹹味冰淇淋,北海道生干貝覆滿荔枝肉與手指檸檬,香魚山苦瓜天婦羅的苦不光在苦瓜,還包括抹茶粉和魚肝醬,但苦得好吃。茶碗蒸是經歷了四版菜單後唯一還在的料理,當服務生倒入牛肉澄清湯時,各種香氣瞬間流竄,高湯衝出的乾魷魚,冰沙溶解後的山當歸葉,藏在茶碗蒸裡的枸杞等等,是另類的藥膳茶碗蒸。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