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隨想

視覺至上年代

視覺至上年代

餐飲領域之視覺至上年代,可以上月剛剛到訪台灣的法國甜點名廚賽堤克·葛雷(Cédric Grolet)為代表,他的Instagram追蹤人數超過一百三十萬,每則圖文讚數動輒數萬到十數萬。有別於前代甜點大師賈克·傑農(Jacques Genin)所引領的,回歸傳統基本形式、工法的探求,賽堤克·葛雷的作品向以令人瞠目讚歎的造型著稱,尤其各種擬真的水果與魔術方塊甜點更是膾炙人口。(攝影者.葉怡蘭)

日前,在一場對談講座活動裡被問到:九○年代末,美食情報誌崛起之初,餐飲話題著重在「上哪吃」,而今,多年歲月過去,會否更關切「怎麼吃」?我認為,以此點論,變化其實不大。較之上世紀末,對飲食的喜愛與關注雖明顯更普及也熱烈,但若以普羅大眾言,比起門道、知識與講究來,情報和資訊無疑仍是最簡明易懂、也是最容易引起興趣的焦點。

真正最大不同反在於,傳播工具、亦即媒體與媒材的變化:進入數位時代,紙本媒體再無法獨占飲食報導主流位置;從二十一世紀初部落格、而後各社群平台加之手機的崛起,發聲權柄早已下放,人人都可是報導者、評論者,各有舞台、各見聲量,眾聲喧譁、百花齊放。

對餐廳與料理人們所帶來的影響遂也極其顯著。以往,若非大手筆買電視報紙雜誌廣告做宣傳,便是默默精進菜色廚藝,等待食客們私下口碑相傳繼而越來越多光顧,若得媒體或評論家垂青則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網路之傳播速度不僅百倍於以往,且透過高明精準的社群工具經營、操作與同溫層的交流、串聯、彼此壯大,名廚與餐廳更能自擁群眾、自成媒體,打亮自己的聚光燈,發聲發熱發光。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