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媽祖也轉型

我的老家在土地公廟對面,隔壁賣的是金紙香燭;每逢節慶祭典,鞭炮聲夾雜著誦經聲,繚繞香火中,上演不同的酬神布袋戲碼。到廟裡拜拜,是很多台灣人的日常,也讓台灣的宮廟密度相對高,撐起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系。

但隨著網路世代的崛起,宮廟產業也開始面臨老化危機:年輕人還常去廟裡拜拜?他們與神佛的交流方式還跟傳統一樣?重視環保的他們,對燒香、燒金紙的看法又如何?

九天八夜的媽祖遶境,是台灣年度盛事,今年又有大選前扶轎話題,熱鬧滾滾。但除了政治的角度之外,資深記者吳中傑要從商業的角度來剖析媽祖生態圈,並深入追蹤「大甲媽」的品牌再造。

鎮瀾宮,一個近三百年的宗教品牌,如何抗老回春?「媽祖是大家的,應該讓更多人參與,我們就大改革、大開放,」這話說得豪氣,他是大甲媽遶境操盤者鄭銘坤。

「很多人從小就跟著媽祖走,走到四、五十歲,也沒看過祝壽大典到底怎麼辦的,只能在外面,人家喊跪就跪、起來就起來。」於是他打破傳統,將媽祖請出宮廟,走下神壇,讓信眾們都看得見。

走下神壇,是這場品牌再造的起手式,很關鍵。這是心態,是對用戶的傾聽,是對市場的謙卑。

神佛也得走入人群、面對市場,更需要跟上趨勢來場新零售革命。因此,他把GPS感測器裝上媽祖神轎,讓你可以在線上看遶境直播、求籤、申請「遶境證書」,還可以直接線上捐香油錢;如果這樣還不過癮,還可以進電商專區買授權產品。在線下,大甲媽生態系也越拱越大,從中華電、台塑、到和泰汽車、華碩、宏碁等各行各業都來結盟。

線上線下串聯,無縫圈粉的成績單是:大甲媽的遶境參與者,至少有四成是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

這場大甲媽轉型記很有趣,也提醒了我們一件事:如果連一個高如神佛的品牌,都要走下神壇,那麼,還有什麼樣的品牌能繼續用高高在上的姿態面對用戶呢?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