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有一種組織情境,你或許不陌生,甚至天天在身邊上演。

「給客戶的提案送出去了嗎?今天為什麼只進一張單?這表格怎麼少了兩格?」一位以執行力見長的總經理,最擅長從小處抓出效率盲點;鉅細靡遺的管理,是他的拿手絕活。但近幾年他越來越累,總覺得員工很難推得動,公司業績每況愈下。

鏡頭轉到員工身上。「唉,世界都變成什麼樣了,老闆卻天天用老方式在搞舊玩意兒!」員工們表面順從,私下卻批評不斷;於是,年輕人紛紛離職,老員工以打工仔心態度日,凡事留一手,不求有功,只求無過。

管理錯位,是這種企業的病灶。當上位者天天搶著做下位者該做的事,下位者沒事可幹,只好開始想「公司的策略出了問題,老闆應該要提升自己的格局」;而中階管理者則變成無奈的夾心餅乾,上頭是緊抓細節不放的老闆,下頭則是天天批評公司策略的員工,自己也找不到存在的價值。

管理錯位,在過去或許還不會致命,因為靠著老闆一人的英明與勤奮,最後總是能夠把業績拚出來。但這波的新經濟革命,新物種來勢洶洶,傳統企業的一人英明早已不夠用,若再加上管理錯位所導致的組織末梢神經麻痺,可是會要命的。

一旦負責產出的基層員工,不再如期如質完成工作;中階主管交不出短期績效,也無法建立優質的人力資源庫;高階主管自然天天救火,根本沒有餘裕為長期布局轉型,屆時短期效率、長期策略勢必兩頭空。

小米創辦人雷軍曾說:「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身為最高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擬定對的策略,因為唯有他能綜觀全局,調配資源,決定長短期的平衡與取捨。倘若放任自己陷入追業績、抓品質的細節中,天天埋頭苦幹,如何能在變局中冷靜的找到出路?這恐怕是台灣資深企業,現今面臨的最大領導危機。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