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

穿上傳統服飾 紫紅垂穗伴你拍美照

戴明雄是拉勞蘭部落意見領袖,結合當地的青年會,力圖恢復部落飲食文化。

戴明雄是拉勞蘭部落意見領袖,結合當地的青年會,力圖恢復部落飲食文化。(來源.《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提供)

俗稱「紅藜」的植物,是原住民傳統農作物,二○○八年十二月正式正名為「台灣藜」。從萌芽、綻放到採收,就像是原住民與大自然的約定,依循著季節的腳步,每年十月到四月底就是紅藜的季節,接著就輪到小米,依序輪迴。在各地的部落,每到收成時節,如同辦喜事一樣熱鬧無比。想要來趟台灣紅藜小旅行,不妨往台東前進,一般來說,農曆年後一直到四月底都是能到產地欣賞紅藜結穗美景的季節,紅藜穗在田裡或紅或黃,深深淺淺多層次的豔麗色澤,是台灣原住民部落裡與眾不同的美景。

台東縣一共包含花東縱谷、東海岸、南迴等三大地區,花東縱谷和東海岸都已經有成熟的觀光旅遊市場,而偏僻的南迴沿線除了太麻里金針產業外,並沒有其他具代表性的特色產業。依山傍海的南迴四鄉,被認為是交通與醫療資源最匱乏的地區,最常被貼上「偏鄉」的標籤。主要的對外交通,只有南迴鐵路與南迴公路,也因此產業發展受阻,人口外流嚴重,目前南迴四鄉平均每個村的人口還不到一千人,就如同日文裡所說的「限界集落」(編按:一九九一年高知大學教授大野晃所提出,指位在山區或偏遠島嶼,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五○%以上的村落),中文意指為「邊緣村落」。但是這幾年卻在水保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帶領下,以台灣藜的魅力走出另一條路,「到南迴賞紅藜」逐漸風行。

復興紅藜 視覺先發酵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