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藝穗節

演員不是在演出 就是在找觀眾

演出人員熱情的鼓吹及現場起鬨的氛圍下,觀眾也加入大合唱高歌、或是臨場扮演了製造氣氛的群眾演員。

演出人員熱情的鼓吹及現場起鬨的氛圍下,觀眾也加入大合唱高歌、或是臨場扮演了製造氣氛的群眾演員。(攝影者.楊志弘)

夏季的愛丁堡,是藝人和粉絲的天堂。愛丁堡藝穗節是非主流藝人的舞台,大多數演出都沒有正式演出的場所,而是街頭的免費表演。不管是公園、車站牌、大樹下、陽台……甚至廁所,只要是空間,就可能遇見驚豔演出,往往更自由開放、更有創意。今日的藝術工作者與古老城市空間的呼應,尤其令人心動。

人群聚集的主街道皇家大道(Royal Mile)是演出團體搶奪觀眾的兵家必爭之地。莎士比亞劇團的演員在大街上,面對著你朗誦《哈姆雷特》劇中第三幕第一場的經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歌劇演員站在廣場中心高歌一首接著一首的詠嘆調;驚悚劇演員裝扮吸血鬼、喪屍造型擦身而過,引起陣陣騷動和驚叫;小丑臨場表演魔術,吸引兒童稚嫩臉龐的眼神。台灣藝術團隊也沒缺席,參與演出的團隊以「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Taiwan Season)為號召,浩浩蕩蕩掃街爭取觀眾。我向台灣團隊要了一大疊演出宣傳單,一邊看街上演出、一邊散發傳單。

去年藝穗節恰逢七十週年,來自世界的演員,帶來三千三百九十八個節目,在三百個場館演出五萬三千二百三十二場次。這個包羅萬象的藝術節,有音樂、舞蹈、戲劇、喜劇、音樂劇、歌劇、雜耍、歌舞、脫口秀,還有默劇、行動劇、兒童表演和展覽。沒有預先審查的篩選制度,包容任何藝術形式、表演和品味。這些演出者可說是藝穗節基本觀眾,他們在愛丁堡的日子,不是在演出、就在街上找觀眾,或成為其他同行的觀眾。表演團隊成員不只是基本的觀眾、甚至是最熱情的鐵桿粉絲。大街猶如校園園遊會,擺攤的、逛攤的都是自己人。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