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和宗教究竟是敵是友?

當我們在觀賞世界名作與遺蹟時,不管喜不喜歡,通常也看到了宗教。像是〈最後的晚餐〉、梵蒂岡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的天頂、根特祭壇畫(Ghent Altarpiece)等,這些例子再清楚不過:藝術史和宗教史唇齒相依。不過,前面的例子年代已久遠;近現代的藝術家鮮少接受宗教機構的委託而創作,他們不再是宗教的僕人,而是得以自由從不同的信仰中取材發揮。

自十九世紀現代藝術家萌芽開始,藝術家對宗教圖像各自有不同且大量的引用。即便是公開承認無神論的畢卡索,他都在畫作中隱隱約約的結合了宗教圖案,包括他的大作〈亞維儂姑娘〉與〈格爾尼卡〉。猶太裔的羅斯科(Mark Rothko)所作的抽象教堂繪畫也被認為是他的顛峰之一。安迪‧沃荷生前也經常去教堂,他的〈最後的晚餐〉充滿視覺衝擊。

儘管藝術和宗教有豐富的歷史,在當代藝術裡這兩者之間的「誤解」變多而且「傷口」變深。二○○○年到二○○一年,華沙現代美術館展示了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裝置作品: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被隕石擊中倒地。兩名波蘭議會的人參觀展覽以後生氣的寫信給美術館館長,其後館長因此被迫辭職。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