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腳有多長?
人言可畏,自古皆然,但在社群媒體興盛的大時代裡,人言,不只可畏。
當假消息透過同溫層的網路傳播,每個人都可能在一瞬間成為受害者,當你起身反擊才發現,自己的聲音竟如螞蟻般微弱。最可怕的是,當這類假消息形成了一條高效率的生產鏈,並被有心人拿來當成武器,以獲取政經利益時,它的威力更超乎想像。
去年十月,《商業周刊》團隊深入法國、比利時、德國三大恐攻地,看極端分子運用社群網站、演算法,操弄仇恨、撕裂社會,製作了「網路火藥庫」專題。時隔半年,特派記者劉致昕再度回到歐洲現場,以法國總統大選為背景,耗時數月,深入法、德、西班牙三地,追蹤這個假消息生產鏈的運作實況。
這份報導最大的價值在於,致昕具體描繪了這場國際級謊言戰爭的雲端戰況,在網路上的假新聞軍團如何進行跨國集結,他們又如何分工以產生核彈級的破壞力道,強勢抬頭的極端主義如何成為它的溫床。
截至目前為止,川普當選、英國脫歐,都是這支國際假新聞軍團的光榮戰績;本週,它雖然沒有扳倒馬克宏,卻也讓法國的極端主義派票數創下新高,緊接著,它將鎖定德國大選,乘勢坐大。這場戰爭不只影響到政治,更牽動金融市場走勢。
二十七頁的報導,相信您會深刻的感受到,這場謊言戰爭不會只到歐、美,它正迅速朝著我們而來,事實上,網路民粹、極端主張早已悄悄進駐你的臉書一角。問題是,有一天假新聞大軍走到我們身邊時,我們是否也只有淪陷的份?
翻開封面故事,第一個跨頁的圖像十分抓眼(第五十二頁)。那是資深攝影陳宗怡走遍法國的庶民角落,所拍下的三十二張總統候選人海報。海報上,選民們留下了印記,破壞式塗鴉、撕毀、辱罵,這是每個人眼中的感受。但感受是否等於真實?
宗怡想以這張集合式圖像表達我們的觀點:民主的價值,在於每個人都有說話的自由與權利。但當言論空間被不當操弄扭曲,每個人都必須起身捍衛,拒絕成為假新聞的免費傭兵。如此,「謊言的腳」才不會越來越長。
本文完-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