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C的遺憾
我常對大陸民企的跨業經營能力感到不可思議,以「網易」為例,明明就是家互聯網公司,老闆卻跑去養豬;「阿里巴巴」也一樣,明明是家電商,卻興致勃勃的開起銀行;房地產大亨王健林更不用說,除了蓋遊樂場,還拚命的買電影院。
後來發現,在降低公司長期風險這事上,大陸民企習慣以「多角化」創造出「規模」,來達到降低經營風險的目的,和台商大不相同。台商因為資源有限,習慣集中資源進行單點突破,因此台商不強調「多角化」,而改以「專注」和「精緻」建立自己的長期競爭力。
有次和一位縱橫中國商場超過二十年的台灣前輩,聊起兩岸企業不同之處,他提及自己十五年前拒絕馬雲邀請投資阿里巴巴的往事,由於當時沒掌握到因彼此環境不同,造就出兩岸企業各自的特性,只從台灣的店面、專櫃或經銷商等「實體」通路角度,去套用當時阿里巴巴虛擬的網路Channel通路,自然符合不了那時最流行的「Double C」理論,也就是「C」hina +「C」hannel=Cash的中國市場獲利公式,造成他將到手的投資機會讓給其他人,無法分享阿里巴巴日後巨大的商機。我問前輩「你遺憾嗎?」他哈哈大笑,說這二十年在中國市場的遺憾,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