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之父邱再興的無私分享

社區美術館深耕錄像藝術

阿索爾(Nadav Assor)〈剝露:穆撒拉拉〉,負地平線:2016台灣國際錄像藝術雙年展。

阿索爾(Nadav Assor)〈剝露:穆撒拉拉〉,負地平線:2016台灣國際錄像藝術雙年展。(攝影者.孔繁毅)

聽到「鳳甲美術館」,很多人誤以為在高雄,其實它位於台北市近郊北投一棟辦公大樓裡,「鳳甲」二字,是紀念創辦人「台灣半導體之父」邱再興的父親。

邱再興的蒐藏從中年才開始,但短短幾年之內藏品遽增,同時他發現台灣當代藝術家的處境維艱,便萌生了支持的念頭。他認為藝術品要和人分享才有意義,因此,藝術空間從半開放的私人招待所,到邀請策展人策展,逐漸做出口碑,一九九九年正式成立美術館。邱再興擁有超過二千件藏品,但鳳甲不以展出個人蒐藏為主軸,「展覽以提供平台服務藝術家及推廣美術教育為主」,不收門票,取之於藝術,用之於藝術。

鳳甲為「社區型」美術館,館長蘇珀琪說,「從吸引鄰居開始,讓大家覺得藝術就在身邊,是生活的一部分。」館方和周邊社區與學校保持緊密關係,二○一四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檔和小學生共同創作的展覽。而最為藝術中人津津樂道的,是聚焦於新媒體藝術,鳳甲基金會早年曾和國家藝術基金會舉辦「柯光幻影」獎助計畫,逐步奠定鳳甲的特色,更舉辦「國際錄像雙年展」,從一間私人美術館,成為藝術圈只要論及台灣對錄像藝術的貢獻,不可不提的重要推手。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