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產業做美

一個月前我在本專欄提到,「台灣多數的設計工作者欠缺一種美學史觀……,」在中部某科技大學任教的朋友關心聯繫,「你不是這個領域裡的人,這樣寫恐怕會得罪很多人,何不多寫一些好聽的?」他這樣提醒。

小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年輕人承當代動力,中年人居經濟中堅。我們希望自己到了當家做主的關鍵時刻遇到事情,是「不說」還是「敢說」?當「不說」變成一種禮貌、一種自保,「敢說」是否就是箭靶、災難?社會學家說,大人的行為就是孩子的人格縮影,我懂這道理,於是選擇「敢說」。

終身教育不分境界。我以為台灣最有機會脫胎翻轉的契機,是每個人都願意迎向以美學掛帥的教育方式,當彈丸海島得靠出走廝殺,才能換得活泉潤口已成事實,「美」自然而然就該是出門時的包裝。歷史因緣把我們雜拼成多元文化的宿命,「美」也是融合彼此最無副作用的介質。「史觀」兩字放在美學的後面,無非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資訊害人迷亂膨脹,史觀有助專心篤定,如果「美」是帆,「史觀」就一定是舵。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