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赤子之心
每一天,都會收到數封葡萄酒商的促銷專案或新品上市的郵件,裡面充斥許多量化的數字:如酒評家Robert Parker九十六分﹔如葡萄酒雜誌《Wine Spectator》百大第十二名﹔如義大利葡萄酒指南《Gambero Rosso》連續十年獲得三個杯子﹔或英國雜誌《Decanter》五顆星評價。也許葡萄酒太複雜難解,但數字人人都懂,久了,大家也習以為常,常聽酒商抱怨,沒有分數的酒就是賣不動。
除了靠數字建立品質與權威,信中也常標示類似「比國際均價便宜一○%」或「買五搭一」這樣的宣傳重點。從這些數據,常可歸納出一些非買不可的選項,例如評價最高、價格卻最低的高CP值葡萄酒。貪便宜是人性弱點,我也曾買了不少「非常超值、卻一點也不想喝」的葡萄酒,回想起來,實在一點都不超值。
不只是這樣,在我的數十本品酒筆記裡也常記錄著許多可以量化的數字,像酒精度一四‧五%,PH值三‧三,三○%去梗,四星期泡皮,十八個月橡木桶培養,三五%新桶,年產一千五百瓶,八十五年老樹等。從理性專業的角度看,這些數據看似重要關鍵,但卻也常讓我誤解,錯過了許多迷人的葡萄酒。這跟依據身高、體重、三圍和薪水來挑選交往對象,也差不了多少。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