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經濟學家

星巴克為何敢超密集開店?

重點摘要: 1. 美國報刊曾取笑星巴克:新門市總是開在舊門市的廁所後方」,真是一語成讖。 2. 「供過於求」的戲碼,從1972年的「早餐穀片」事件就可看出端倪。 3. 就算市場都是獨立店家,仍然太擁擠,經營狀況和連鎖店如出一轍。

本文摘譯自《金融時報》的鎮店之寶。哈福特擅用新穎的經濟學理論,針對讀者五花八門的疑問和牢騷提供輕鬆詼諧解讀,因而被譽為「堪稱全球最受歡迎的經濟學作者」,他的專欄是《金融時報》有史以來關注度最高的專欄之一。

一九九八年,美國諷刺新聞報刊《洋蔥》(The Onion)譏稱:「星巴克新門市總是開在舊門市的廁所後方,」真是一語成讖。當時,星巴克門市還不到兩千家,現在卻已經超過二萬一千家,而且還高度集中在某些城區。韓國首爾大約有三百家、光是紐約曼哈頓中城就有一百家,倫敦市差不多也有兩百家,意思是,星巴克全英國門市總數裡,就有四分之一開在倫敦。我們不禁要問:星巴克到底要開到幾家才會嫌太多?

拿鐵熱潮之前,已有前人擔憂供過於求。一九七○年代末期,英國作家亞當斯(Douglas Adams)在作品中譏諷寫下「鞋店泡沫事件錄(Shoe Event Horizon,編按:描述鞋店供過於求的經濟泡沫)」,直指重點:當街上絕大部分的零售店面都開起鞋鋪,經濟徹底崩潰將勢不可免。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