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不給自己留餘地!

截稿的此刻,香港佔中行動仍持續著,我的同事們也仍守候在現場。

心情是複雜的。除了佔中事件,本週新聞不少跟中國有關。九月二十二日,清潔劑本土第一大品牌妙管家被中資買走了,這是第一宗台灣知名企業被中資百分百購併,可以預見,更多老字號企業,因第二代不想接班,最終也可能賣給中資。

接下來九月二十六日,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入股中國清華紫光集團,這集團具有濃厚的中國官方色彩,有溫家寶、習近平等官二代的兒子當顧問。中、美兩個大國晶片龍頭攜手合作,該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說,紫光要「用五年時間超過聯發科」。長期來看,聯發科面對的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中國政府、中國產業鏈加上美國技術的策略聯盟。

該如何面對中國?不止此刻,未來二十年,這都會是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議題。

當中國企業四處插旗,甚至聯手其他大國,台灣的應對策略是什麼?現在的台灣,怨氣很多,卻看不到解方。很多的情感糾結,讓我們自縛手腳。

尊嚴是重要的,麵包卻是殘酷的,但在尊嚴與麵包之間,絕不只是零與一百的抉擇;動態中,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平衡點。前提是,我們不能停下腳步,終止對話。

從本期封面故事「日本最大免稅潮 啟動!」,看看昔日驕傲的大和民族怎麼做的?

日本人九成對中國印象「不太好」,在政治上也針鋒相對,但他們在大蕭條後置之死地,逐漸在尊嚴與麵包間找出自己的最適位置。從櫃姐到首相,他們即便彎下腰討好中國大媽,也都是有自信的,一點也不覺得屈辱。

或許人就是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旦後路多了,身段高了,很多該做的事情就都做不下去。

從主筆楊少強筆下的旅美投手陳偉殷,我也有這樣的體悟。本季拿下十六勝,創個人新高紀錄的陳偉殷,知道自己並非天生好手,但「我能做的,就只有拚命的跑步。每天只要比別人多跑一圈操場,一星期我就贏了七圈。」於是,他把球速「跑」了出來,從一個「什麼都普通」的外野手,變成很棒的左投手,「我是不喜歡對自己留有餘地的人。」

就是這句話!當對自己不留餘地後,自我姿態消失了,該做的事情就再明白不過了。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