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珠寶 重返香奈兒社交圈

可可‧香奈兒是二○年代Cafe Society的一員,跨界與藝術家們開創不拘一格的新式美學。本圖攝於1939年,由攝影師Hoyningen-Huene所拍攝香奈兒女士照片。

可可‧香奈兒是二○年代Cafe Society的一員,跨界與藝術家們開創不拘一格的新式美學。本圖攝於1939年,由攝影師Hoyningen-Huene所拍攝香奈兒女士照片。(來源.香奈兒)

台灣頂級珠寶市場在全球名列前茅,七月剛於巴黎高級訂製服週同步發表的香奈兒(Chanel)頂級珠寶「咖啡館社交圈」(Cafe Society),八月來台做為全球巡展首站,甚至搶先於九月珠寶界盛事—— 巴黎骨董雙年展登場前展出。

命名為Cafe Society,為的是向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女士身處的二○年代致敬。一次戰後,世界各地藝術家來到巴黎,包括: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西班牙畫家畢卡索、達利、美國記者與作家海明威、《大亨小傳》的作者費茲傑羅等一票文藝人士,經常齊聚花神、雙叟等咖啡館或小酒吧,共聚討論文藝。開創出大膽無畏、不拘一格的新式美學,為世界帶來石破天驚的改變。

此系列珠寶一摒過去品牌慣用的山茶花、彗星與羽毛等經典符號,改以前衛幾何設計、俐落線條,為經典裝飾藝術(Art Deco)賦予現代新樣貌。到底二○年代發生了什麼事,為巴黎藝術圈掀起鋪天蓋地的改變浪潮?這得從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說起。那一晚,香榭麗舍劇院擠滿群眾,準備觀賞由史特拉汶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編舞的芭蕾舞作「春之祭」首演。史特拉汶斯基以夢境中曾出現的幻想景象:異教徒的祭典儀式,被選為祭品的少女狂舞至死,做為這齣舞劇核心架構。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