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衝擊下的管理新思維(六)

企業有獲利 該先分股東或保有現金流?

企業每年面對「獲利怎麼分?」的難題,看似簡單算數,考驗CEO如何在股東利益與市場評價間取得權衡,曾獲亞洲最佳財務長榮譽的TVBS董座張孝威怎麼做?

九○年代中期,蘋果(Apple)一度面臨破產,讓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深信全球經濟狀況難測,「現金至上」的策略為蘋果保留大批現金,這也讓蘋果有本錢創造出iPhone與iPad產品,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

然而,後來其帳上一千億美元的現金也成為巨大壓力,賈伯斯在世時就曾經向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請益,「蘋果現在手上握有這麼多錢,該如何應對呢?」二○一二年,新上任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打破了慣例,宣布每年平均將支出一百億美元,發放現金股利,當日蘋果股價最高攀漲二‧六%,獲得投資者掌聲。

「企業獲利該怎麼分配?」是每年執行長都得面對的難題,發放現金股利,將降低企業投資靈活度;坐擁現金,則得面對股東的質疑。不同於蘋果富可敵國,金融海嘯後,台灣企業面臨獲利衰退或轉型,如何分配手上有限資金,已成為策略思考一部分。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