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公共電視

公視董事會再次難產,這齣歹戲雖然已經不新鮮,可是這一次卻更顯著的表達:公視已經沒有讓文化菁英參與的空間。

公視董監事的產生制度,原本的用意是以之維持「公共」電視的本質,使不致淪為國家機器的喉舌。最初的設計,由立法院依政黨比例推薦審查委員,再由審查委員審議通過董監事人選,是由「為民喉舌」的國會議員間接產生公視董監事。問題就發生在,國會議員早已不再為「民」喉舌,而是為黨喉舌。而藍綠惡鬪,雙方無條件杯葛的焦土戰術,終於延燒到公視,使得公視眼看將成一片焦土。

這一次被提名的文化菁英,因為前述的「間接」設計,而得以免於立法院行使同意權那種場面:大法官、監察委員、考試委員、NCC委員被提名人,都得去立法院串門子拜託,然後在議場上慘遭羞辱,再給媒體公開羞辱——我這裡用「羞辱」二字,或許不盡恰當,但卻是當事人心裡的真實感受。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