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的現實世界

七歲的王戎,和一群小孩出去玩,路旁有棵李樹,結了好多果實,每個小孩都跑去摘,王戎卻不動:「這棵李樹在人來人往的大路之旁,果實卻沒被摘光,可見果實一定是苦的。」後來摘下來吃,果然如此。 ——世說新語

十九世紀的蘇格蘭文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曾批評經濟學是「憂鬱的科學」(dismal science),原因是經濟學老是在說「資源是稀少的」。其實,「稀少」正是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正因為稀少是世界的現實,我們才需要經濟學。如果資源不是稀少的,不管什麼東西,我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就不需要有經濟學。但我們的世界不是這個樣子。

許多常見的謬論,都是出在忽視「稀少」這個事實。最有名的謬論是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F. Bastiat)提出的「破窗謬論」:一個頑童打破了麵包店的玻璃,麵包店老闆只得不情願的花錢換塊新玻璃,旁人安慰他:你花錢換了新玻璃,玻璃工人有了額外收入,他們會再把這筆錢拿去餐廳吃飯,餐廳工人又有了額外收入,這樣一直循環下去,因此,因為你多花錢換了塊新玻璃,整個經濟反而變更好了。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