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瘦肉精,胡蘿蔔達人挑戰肉牛養殖

農田垃圾 餵出全台最大養牛團隊

消費者對美國牛心驚,只占市場六%台灣牛成新寵,而斗南鄉間也正踏上台灣肉牛產業的升級轉型路。

雲林縣斗南鎮的芸彰牧場,六十六年次、成大機械系畢業的張志名,正指揮著助手,將機器切割好的新鮮胡蘿蔔絲、馬鈴薯絲,堆放在牛欄前,十幾頭乳公牛擠到欄杆前,享用著天然的食物。

這○.四公頃的牧場,是台灣第一個肉牛的專業肥育中心。肥育中心的牛,分成兩區,第一區叫架子牛,是從產銷班買來的,每頭約兩、三百公斤重,因屬成長階段,需要陽光照射,因此屋頂是透光的板子;牛進入中心一個月後,打預防針、做去勢手術,打耳標註明日期。第二區叫肥育牛,這階段的牛,體重達四百到四百五十公斤,因為體型較大,避免牛跌倒受傷,地上鋪軟墊止滑,屋頂是不透光板,讓牛長肉,但骨骼不會變大,養到體重六百到六百五十公斤時,就進屠宰場上市。從進入肥育中心到上市,須十四到十五個月。

「肉牛肥育中心」,是指肉牛在上市前,給予一定期間的規格化日糧,讓上市後的肉質穩定,品質佳。農委會約聘研究員李秀菊說,肉牛上市前的肥育期,攸關肉質良窳。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