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股價,兩樣意義
國內媒體在追蹤新聞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一窩蜂,所以許多民眾會面對少則幾天,多則好幾週,被迫要接受同樣的新聞事件與主角,用放大鏡去審視當事者或事件的來龍去脈,來回不斷的轟炸,直到另外新的事情冒出頭取代原本的舊聞,才可能換口味;雖然,不喜歡,但也莫可奈何。
不過反映在投資人的投資行為,一窩蜂的情形也不遑多讓;當眾多利空事件頻傳,股市跌破重要關卡,投資人心理恐慌,悲觀情緒瀰漫,專家媒體更是一路看空;套牢嚴重之後,恨不得趕緊賣出持股,結果是在相對低點,沒有持股,甚且發誓再也不碰股票了,原先的甜美報酬期待變成了夢魘;但是當經過一段時間,回頭來看,這時候卻往往是股市的底部,最佳買點;反之,當眾多利多消息出爐,股市一路上漲,投資人情緒激昂,樂觀氣氛沖頂,專家媒體一面倒的看好,民眾持股獲利之後,捨不得賣,甚至還想追價買更多,結果是在相對高點,滿手股票;經過一段時日,回頭來看,這時候卻是股市的頭部,最佳賣點。上述情境,有很熟悉的感覺嗎?
股票的價值永遠都是在市場悲觀、賣超時被低估,與樂觀、買超高估之間來回不斷的擺盪,同樣的價位在不一樣的時間代表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舉例來說,一家企業目前股價在八十元,在市場看好後續接單業績的情形下,股價上漲到九十元,A君投資人扼腕沒有買到,而等到股價高檔盤整之後,漸漸的大環境出現對景氣疑慮,該企業接單預計日後會減少,促使股價又下跌至八十元,這時A君投資人心想:上次錯過了,這時可以進場了吧?我的建議是,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是同樣價格,但是當下,該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已改變,接單與業績也產生變化,因此現在的八十元與之前的八十元所隱含的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就是很多投資人的迷思,價位相同,應該沒差別!其實是內涵與外界認定的價值已經產生改變了。所以即使是個股,每天變動的股價都有其意義的。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