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送龍應台的一份禮

本地造紙業者又要發動一波對進口紙業的反傾銷稅,影響範圍之廣是歷年之最,從文化出版品、教科書到月曆、海報、包裝都會受波及。此議若通過,進口紙的最高稅率將達四七%不等。對台灣每年的四萬本新書、近七千種雜誌、與教科書的成本衝擊,將不可小看。微利經營的文化人只有兩條路走:一、調高售價,反映經營成本;二、自行吸收,苟延殘喘。

外界可能會問,為何捨近求遠,不改用國產用紙?這當然是已被寡占的本土造紙業者啟動此役之目的。

最根本原因有二:一、本土紙張的選擇性實在少,再直白說,非常少。文創產業因應不同出版品的表現,會採用不同的紙,展現作品的個性。如果市場上的出版品表現都很像,就像被規定穿制服的情況,這是消費者樂見的嗎?一旦紙張來源縮小,或採用進口紙的價格門檻提高,其實也正走上慢性扼殺文化創意之路。再者,從品質面著眼,本土造紙業者的設備老舊,成品品質的穩定度低於進口紙,衍生的後續處理成本偏高,也讓台灣出版業者卻步。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