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不只是台塑

不只是台塑,此刻的台灣,所有人都更需要勇氣。

曾經是台灣驕傲的六輕,大火不斷,成了國人擔心受怕的「爆竹廠」。曾經被譽為面板雙虎的友達、奇美電,此刻不但官司纏身,過去三季還大虧約八百四十億元。以全球代工帝國著稱的鴻海,也面臨著獲利、股價雙低的困境……。

種種困境,我相信,不只經營者,廣大的投資者、員工,心裡都不好受。但是,出路在哪裡?

五十年來,台灣的第一代成吉思汗們開疆闢土,用血汗打出了一條生路,用自己的方式創造了經濟奇蹟,然而,產業典範在移轉、社會價值觀在轉變、這條路運作至今,不再有效。

於是,危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每次都在提醒我們:過去那一套行不通了,該變了!

理解這個概念不難,但之於第二代經營者,轉型卻不易,青出於藍的壓力,是很大的癥結。「第二代看來風光,事實上是鬱卒、矛盾,」「做好是應該、做歹是低路(台語:指能力拙劣),」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曾這樣說。長期主跑塑化產業的主筆呂國禎也觀察,「(經營之)神的壓力」是王文淵很難揮去的陰影。

這就是人性。不只是企業家族,即便在升斗小民之家,如果父母完美而強勢,為人子女者,往往一輩子都在跟父母的影子打仗、拉鋸。因為這個影子,讓他患得患失,失去自信。而一個沒有自信的人,顯現於外,不是過度自大,就是過分自卑,其形成的決策就不容易客觀而無私,管理的制度也可能徒具形式而缺乏靈魂。

因為,他害怕的事情太多了。一旦怕了、懼了,事情多半成不了。

擔任這個職位以來,我越來越體會一件事:所有企業的重大戰役,都是在領導人個人的內心進行。每一場難關,其實都是從自己開始。

閱讀不同的企業起伏,我也總是提醒同仁,要從CEO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易地而處,你的選擇是什麼?這樣,我們才理解這件事有多難,報導也會更客觀,既不錦上添花,也不落井下石。

所以,當女兒問我:「為什麼王永慶去世後,台塑就一直出事?」我這樣回答:「不只是台塑,所有台灣的企業都面臨類似的問題。」現在,她或許不懂,希望未來她能懂。我更期待,大家都能拾起勇氣,面對困局,用最無畏無懼的精神,一起找出路!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