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攝影展

流浪狗的生與殤

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開始,人類身邊就有狗兒相伴,牠們守護主人、為主人搜捕獵物、讓主人撫摸逗樂,寒夜中與主人相擁而眠,直到今天,牠們依然為人類而活,失去主人庇蔭的流浪狗,平均存活年限只有二.三年。然而,在台灣,一年有將近十萬隻狗被安樂死,悲哀的是,直到針筒扎下的那一刻,狗兒仍帶著迷惑但信任的眼光,看著人類。 透過古典人物肖像的語彙,攝影家杜韻飛讓我們正視狗兒離世當天的神情,牠們的美麗、尊嚴與順服,讓觀者悸動,也讓人思考:是誰剝奪這些生命的存在?商周邀請杜韻飛於雜誌上展出作品,對他而言,長達一年半的創作,與其說是為安樂死的流浪狗攝像,不如說是為佛祖的苦修相造像,藉流浪狗的肉身,與不可逆轉的死亡命運,育化眾生。因而,這個課題不只關乎狗,更是台灣如何提升生命教育的課題。

內湖,台北市動物之家。窄門一推,狗吠聲狂撲而來。近一百坪的空間裡,八十個籠子呈「川」字形排列,兩百多隻狗兒關在這裡等待命運判決。中間正對空地的籠子裡,一隻有著驚人美麗毛色與高貴身形的哈士奇,正靜靜看著來客;在滿屋或黑或黃、毛色斑駁的「米克斯」(混種狗)中,牠的存在顯得很不真實。 「還是認養這隻『皮蛋』吧,牠這禮拜就要被『安』了!」踩著膠鞋、天天來看顧狗的志工媽媽殷切推薦著。

「皮蛋」友善,黏人,愛撒嬌,缺了一角的耳朵是牠打鬥掛彩的後果,更嚴重的後果則是被冠上「會爭食」的罪名,將優先「人道處理」。

收容所大暴滿,拚命騰空間……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