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菜╳陳匡民】

酸度夠 解膩不卡肉

從血統上來說,祖籍江蘇崇明的父親加上浙江奉化出身的母親,讓我成為不折不扣的台灣江浙人;在還分不清哪裡是江、哪裡算浙以前,雪菜百頁、烤麩、蠶豆、燻魚、烤菜、油豆腐細粉這些任一家江浙館都找得到的小點,已牢不可破的形成我孩童時期的上館子記憶。

但要說到年菜,照例在外婆家過年的我家,多少年來吃的都是由外婆一手打點的浙江鄉味;內容之平凡無奇,連年過六十的母親都支吾得說不出所以。事實上,民國九年生在奉化溪口鄉紳家庭的外婆,自小就習得閨女必備的十八般武藝。從縫鞋底到繡被面無一不能的外婆,不但曾在幼時於清明時節帶著我在家附近採艾草自製草粿,過年前也總要親手整治臘腸、燻肉。

無肉不歡的外公還在世時,家裡過年桌上不可少的除了炒白年糕、被當做餐末甜點的煎糖年糕,以香菜、茼蒿、白菜等各類蔬菜剁成末狀加高湯勾芡煮成的羹湯「就漿」外,梅干菜乾、筍乾、鹹魚乾等在奉化家鄉怕是橫行到氾濫的食材,每逢年節也必得請出來和五花肉、魷魚乾燒成濃濃鄉味,讓外公和在台結識的孤身同鄉們一起回味。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