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篇水泥業──內外交相迫,兵敗如山倒
去年是台灣水泥業者最刻骨銘心的一年,除了亞洲水泥、幸福水泥有微幅的營收成長外,其餘大多出現負成長,其中建台水泥衰退的幅度更高達一八%。
根據本刊調查,一九九六年是水泥業者最慘澹經營的一年,從十家水泥公司中,亞洲水泥公司所發放的股利僅有每股一.六元居冠,便可見這個獲利水準,是歷年來最低的一次,這對歷經數十年風光歲月的水泥公司而言,真是情何以堪。若非每一家水泥公司的資本雄厚,轉投資事業多,可以略為彌補本業的虧損,一九九六年將是國內水泥史上最令業者刻骨銘心的一年。
從下表中可發現,去年各大水泥廠及水泥製品業者中,除了亞洲水泥、幸福水泥有微幅的營收成長外,其餘大多出現負成長,其中建台水泥衰退的幅度更高達一八%。
其實水泥的「敗象」並非始自去年,早在前兩年便呈現一路下滑的跡象,一直至去年可說重挫至谷底,而導致整個水泥產業兵敗如山倒的幕後原因,除了與整個經濟大環境面有關,包括公共工程與一般民間建築市場在內,都處於不景氣的暴風圈之中,因而對水泥的需求發生失衡現象,也就是說,不管是國產或進口水泥的生產量都已超過整個市場之所需,結果自然是水泥行情「崩盤」。至今整個水泥的售價還是未見大幅起色的跡象。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