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反對雙首長制憲改」的推手——江炳倫

三十歲拿到博士,一輩子奉獻杏壇

學生遍布政壇與學界的政大政治系教授江炳倫認為,國、民兩黨所謂的「雙重行政首長制」將貽笑國際、遺臭萬年。

江炳倫(立者)發起「學術界反對雙首長制憲改」聯署,反對兩大黨的政治分贓企圖。 (攝影者.薛湧 )

在兩大黨以「雙首長制」為藍圖,準備合力修憲的政治氛圍下,台灣的學術界卻展現出罕見的一致性,聲言反對兩大黨「政治分贓」的企圖。這其中,由政大政治系教授江炳倫發起的「學術界反對雙首長制憲改」連署,不僅在短短數天內取得了四百多位學者的簽名連署,更形成一股跨越意識形態及學術派別的反對力量,對兩大黨的修憲主張形成一股極大的壓力。

江炳倫是何許人?只要是國內各大學政治系畢業的學生對他都不會陌生,即使未曾受教於他,也必然參閱過他所著述或翻譯的著作,尤其他在民國七十年與他的學生陳鴻瑜(現任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及張世賢(現任中興大學公行系教授),共同翻譯國外知名學者杭庭頓(S.P Huntington)的《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一書,更是國內政治系學生人手一冊的必備參考書。直到現在,台灣學術界論及「民主轉型」的議題時,這本書仍是不可或缺的理論憑藉。

江炳倫成名甚早,但與同世代的學者,諸如朱堅章、張治安、荊知仁、張亞澐等人較大不同的是,江炳倫是少數喝過洋墨水的學者。他在三十歲左右就取得難度極高的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不久就擔任政大政治系系主任,年輕有為,在當時較為封閉保守的政大校園引領風潮。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