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窮一時,富一世

我兒小寶,今年十歲,他有個同學叫菜脯(暱稱),是個黑黑壯壯的小子。

「我們家很大,風景很好,有游泳池、還有操場……」菜脯常炫耀:「我媽媽昨天晚上帶我去吃超好吃的餐廳,可惜你們沒有來!」

菜脯腳上的布鞋一雙要五千塊;每年壓歲錢,他的爸爸媽媽一人給五萬;每天,他都帶著三支手機來上學,之前有鑽石機,最近換成iPhone。「你們要不要玩啊?很好玩唷!」他一邊拿出iPhone,一邊說:「我家裡還有兩支手機沒帶來呢!」

小寶問:「媽媽,菜脯家真的很有錢嗎?」

我反問:「你喜不喜歡菜脯?」小寶告訴我,菜脯從不跟人分享,沒什麼好朋友,喜歡作弄女生,常被老師要求寫悔過書。每次同學玩鬼抓人時,如果輪到菜脯當鬼,他就耍賴:「我不玩了,不好玩!」一看到換別人當鬼,菜脯就立刻跑過來說:「我也要玩!」似乎,菜脯的在校人緣很不好。

菜脯,讓我想起三年前,《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童年富裕病」(child affluenza),因為父母給予太多,導致孩子缺乏生活目標、沉溺物質、滿足感被剝奪、不快樂,甚至憂鬱的後遺症。

金融海嘯後,大家的資產都縮了水,童年富裕病的現象減緩了嗎?其實不然。因為更擔心孩子未來的競爭力,父母們逆勢加碼孩子的開支,各式各樣的才藝班、出國遊學、科技產品……。

然而,給得多,不一定好,甚至有害。以美國為首,全球正掀起一陣兒童理財教育風潮,台灣也將於民國一百年起,將理財納入國中課程。本期,我們便以此為題探討,該給孩子什麼樣的理財教育。

我們發現,給孩子什麼樣的課程,都不如給他一個適度「匱乏」(scarcity)的環境。誠如西諺所云:「人因熟悉匱乏而致富」,全球投資大師也都誕生於匱乏的環境。

就像此次封面故事主角:苗栗烏眉國小,五個從來沒有零用錢的小孩,有人家裡沒有自來水,每天要幫父親到山裡提二十四公升山泉水;有人要走路一個半小時上學,這群孩子,沒上過補習班,家裡「無財可理」,但因為生長於匱乏,他們用旺盛的企圖心,打敗近一千二百個隊伍,成為理財比賽冠軍。

菜脯,與這群苗栗孩子的未來,你看好誰?理財教育,其實不在學校、不在課本裡,而在日常生活。父母的身教,更扮演重要的角色。

別讓孩子「富一時、窮一世」,這一切,從改變你自己開始。

本期,我還要特別推薦資深撰述曠文琪執筆的:「五大發現,破解景氣復甦假象」。過去兩週,金融市場利多齊放,全球股市大漲,但景氣真的復甦了嗎?真相如何?文琪有深入的分析。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