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美國的金融服務業算筆帳

美國財政部主導下的「銀行壓力測試」已經在五月初出爐,由於財政部的本意是希望幫助美國大型銀行度過難關,所以並不願意公布壓力測試的技術細節。不過資本市場似乎願意相信美國大型金融機構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美國的銀行在市場的募資頗有斬獲。

在美國財政部的壓力測試大戲背後,隱約可以看到華爾街利益集團正卯足全力對抗兩個改革主張:第一是美國應該採取瑞典的金融救援模式,暫時將大型銀行收歸國有;第二是全面改革金融監管體制,對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進行嚴格限制。這兩種主張都對華爾街的既得利益構成巨大威脅。美國金融業的如意算盤是,因為他們「大到不能倒」,所以美國納稅人別無選擇只能為自己闖下的大禍埋單。不過一旦經濟跌勢趨緩,他們隨時隨地準備重操舊業,並排除所有阻礙他們重新揚帆出航的障礙。

華爾街要阻擋這些改革主張的最有力的說詞就是:美國的金融體系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是協助美國經濟體系達到資源最有效配置的核心機制,美國的金融體系有能力將全球的儲蓄引導到資金使用效率最高的企業或個人手中,並激勵創新與創業。如果大幅改變現有的金融體系運作模式,就會導致美國金融體系之效率與競爭力的嚴重損傷。而現有的運作模式包括全面私有化、自由跨業經營、最低度的監管、鼓勵金融創新、高槓桿財務操作、高額績效獎勵等要素。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