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新布列頓森林體系

八○年代的拉丁美洲外債危機、九○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最近的全球金融海嘯,這一系列危機有一共同的源頭,那就是一九七一年布列頓森林(Bretton Woods)體系的解體。十一月十五日,全世界二十個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將聚集華府討論全球金融改革的議題,這次會議的焦點,就是世界是否需要一個新的布列頓森林體系。

一九四四年,美國邀集四十四國代表,在新罕布夏爾州布列頓森林小鎮舉行會議,商討戰後的國際經濟秩序重建。在英國代表凱因斯與美國代表懷特(Harry Dexter White)的主導下,達成布列頓森林協定。這個戰後體系的主軸就是美元本位的固定匯率制度,藉助黃金與美元的固定兌換關係,來保證美元的幣值穩定;同時成立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分別為國際收支失衡的國家提供短期融資,以及為開發中國家提供長期優惠貸款。在這個體系下,各國政府都必須遵守嚴格的財政紀律,跨國資本流動受到嚴格的管制。這個體系為戰後西方陣營的經濟重建提供了穩定的貨幣秩序,也協助各國克服了惡性通貨膨脹。

這個體系在一九七一年驟然崩解,是因為美國無法履行布列頓森林體系下儲備貨幣發行國必須遵守的規約。六○年代後半,美國的貿易赤字逐年擴大,越戰成為美國的財政拖累,流通在美國境外的美元越積越多,美元幣值信用岌岌可危。尼克森總統為了讓美國脫身,斷然終止黃金與美元的兌換關係,固定匯率制度也隨之瓦解,美元開始長期貶值。「尼克森震撼」等於美國強迫所有的貿易夥伴幫其分擔越戰的軍費。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