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與殊勝
台灣有多少醫師?
根據衛生署民國九十五年的統計,三萬四千八百六十四名。(不包括中醫)
你有能力判斷「誰是好醫師」嗎?
多數人的答案,恐怕是搖頭。
我們沒能力判斷誰是好醫師,但他們往往操縱我們的生死,就是這麼無奈而無法改變。
無法改變嗎?
在美國,有由Castle Connolly Medical醫療調查專業機構七度出版的《美國頂尖醫師》(America’s Top Doctors)。他們採取專家推薦──醫師推薦醫師,醫師是最看得懂誰是好醫師的人,「如果自己的親人生病,他會找誰?」藉由這樣的思維,他們發展出一套工程龐大的評鑑作業。包括,一、(量化)根據現有醫師名單資料庫,抽樣發函,請醫師上網推薦頂尖醫師;二、(質化)再根據這份初步名單,做第二層主觀評鑑,訪問醫學院院長、主任、醫學會的理監事、醫學系主任,產生二萬五千位被提名的醫師;三、(剔除法)由Castle Connolly Medical發函給被提名醫師,請他們填寫專長等資料後,主辦單位進行證照查核、去除有道德爭議者等。
最後,在每一州、每一個科別,產生共五千位的頂尖醫師。這批名單被披露於一本如大字典的書,厚達一千三百頁。
類似的專家推薦,今年首度在台灣展開調查。
你知道,我們有一千大製造業、兩岸三地上市櫃公司調查……,雖然困難,但是評鑑企業可以用數據說話,客觀,相對爭議少。但是,推薦好醫師與評鑑好立委,碰到同樣的大挑戰——指標如何定義。很多人想知道誰是好醫師,但談到評鑑,就無異於太歲頭上動土,或者是捅馬蜂窩之舉,就免了吧。
不過,《商業周刊》有一個有憨膽的人──執行副總編輯孫秀惠。半年前,我有了這題目的想法後,跟秀惠討論。
這件事是沒有路徑,必須在山野中、沙漠中尋求突破,但翻譯過醫學書,近年對於醫學報導感興趣的她,欣然受任。她與資深撰述胡釗維、經研室副主任賀先蕙、研究員蘇鵬元組成臨時專案小組,廣泛搜尋國內外相關研究,一一拜訪各醫學中心院長,終有突破。
在商周,是一群不想走已經被開墾過的路的人,我們在荊棘中傷痕累累,最後終能看到旁人領略不到的殊勝。這份調查、這期封面故事的完成,
本文完-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