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事業啟動第三班列車

財團爭相介入投信業引爆挖角跳槽怪象

在財團紛紛投入投信業而投信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生態下,各投信使出的挖角「步數」,往往令人嘆為觀止。

ˉ衝著「投信事業等於暴利行業」正字標記,趕著搶搭第三班投信成立列車的國內外財團空前踴躍,擠得水泄不通、人滿為患。而這波各路英雄好漢齊來報到的行情,雖是國內投信事業推向另一段高峰的開始,但是市場上也處處出現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景。洋人也粉墨登場,出現在投信老闆陣容中,老闆比夥計還多的場景則是到處可見,需才孔急下的奇蹟更是一個接著一個的上演,將投信業界妝點得鬧熱滾滾。

ˉ去年年中,證管會為提高法人市場占有率,大刀闊斧地調降了投信公司成立門檻,設立一家投信公司不僅只需要三億元的資本額,並且打破「中西合作」的股東身分限制,清一色「本土」或是「洋」股東,都可以申請成立投信公司。而過去第一個基金一定是封閉式股票型基金,且至少得募滿四十億元的規定,放寬為封閉、開放式不拘,而封閉式基金僅要募滿二十億元、開放式三十億元,便可獲准成立,進入門檻大幅調降,因而激勵了國內外財團加入投信事業的意願。

ˉ而從現有十九家投信公司四千八百多億元的總管理資產規模來看,雖然每一家的資產規模與基金數量差距很大,但從過去各公司獲利數字來看,「投信事業等於暴利行業」的正字招牌,並非浪得虛名。十九家投信公司中,扣除去年下半年才加入的大發、金鼎及法華理農三家公司,其餘十六家公司平均每股獲利可達二元以上,表現突出的建弘、富邦等投信每股獲利更可達到五元以上水準,管理資產規模最小的投信公司,最差的也都有○‧五元到一元的成績,比起新銀行動輒百億元資本額,每股獲利卻只是○‧五元到一元的水準,投信公司實在好賺太多了。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