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管理中國
根據歷史學者黃仁宇的分析,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公共管理挑戰,就是如何對這個龐大的國家進行數字管理。明清兩代開始與近代西方接觸,中國在整體國力上無法與西方抗衡,最關鍵的就是中國沒有完整的法治系統,缺乏有效的數字管理能力。從晚清以來,中國在劣勢中汲取教訓,逐漸朝現代化國家轉型,不過到了二十一世紀初,這個管理目標還沒有完全達成。
直到今日,國際機構乃至於大陸的老百姓,仍對中國官方統計數字的可信度存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關於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迄今仍爭論不休。從二○○一年開始,就有一派經濟學者質疑大陸的經濟成長率被嚴重高估。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梭羅教授、匹茲堡大學羅斯基教授都曾提出質疑。他們最重要的理由是,中國的能源消耗量的波動與經濟成長率不成正比,官方的經濟增長率遠遠超過能源消耗的增長幅度。不過,這種推論並不嚴謹,因為過去中國產業的能源使用效率很低,所以有很大的節約能源空間;同時,服務業的快速成長並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現在更多的國際機構,反而認為中國大陸的實際經濟成長率可能要比官方公布的數據還略高一些。這可能從幾方面來觀察:第一,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經濟成長速度。全國財政收入幾乎是一年上一個台階。二○○三年突破人民幣兩兆元(約合新台幣八兆八千億元),二○○五年突破三兆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兆二千億元),二○○六年接近四兆元(約合新台幣十七兆五千億元)後,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二兆六千億元(約合新台幣十一兆四千億元),預估全年將突破五兆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一兆九千億元)。其次,過去幾年大陸居民儲蓄存款的增加速度也明顯高於經濟成長率,這還不包括大陸民眾透過各種途徑移轉到海外的儲蓄。
...本文未結束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