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日下的國際貨幣基金

上個星期來自於全球一百八十多個國家的財政部長與中央總裁齊聚華府,出席每半年舉行一次的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理事聯席會議,這次會議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不是正式的議程,反而是各國代表私底下議論紛紛的兩個話題:一個是利用職權圖利情人的世銀總裁沃夫伍茲是否會被迫辭職,另一個更嚴肅的話題是IMF要如何面對任務轉型的挑戰。

長久以來IMF一直扮演紓困的功能,為出現國際收支危機的國家提供融資,避免他們走上惡性倒債之途,並督促他們恢復經濟穩定與國際收支均衡,從而維護全球經濟體系的穩定。從八○年代開始,開發中國家頻頻發生外債危機,向IMF申請緊急貸款的國家絡繹於途。想要得到IMF的紓困就必須無條件接受它的結構調整處方。這些處方不外乎提高利率與收縮信貸、大幅刪減政府支出、政府部門瘦身並全面民營化、解除對貿易與投資的管制,改由市場機制決定匯率。借貸國還必須嚴格遵守執行進度,IMF儼然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太上皇。

IMF這套非常嚴峻的處方讓許多借貸國吃盡苦頭,導致經濟急遽衰退、企業大量倒閉、貧困人口暴增,甚至政治動亂。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IMF也強迫泰國、韓國、印尼服下這帖副作用極大的處方,事後招致各方的嚴厲抨擊,例如前任世銀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史蒂格利茲,就公開批評IMF的傲慢與唯我獨尊,並直言其所奉行的「市場基本教義派」處方,讓許多東亞國家蒙受不必要的經濟與社會重創,而馬來西亞拒絕向IMF求援反而倖免。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