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提高1倍產品成本只提高1.8%

窮農翻身 寧選血汗工廠

自跨國企業將工廠搬到中國大陸後,人權團體對以低廉工資迫使勞工在惡劣環境下超時工作的中國「血汗工廠」(sweatshop)批評聲始終不斷,身為血汗工廠產品最大買主之一的美國,在人權團體壓力下,近來也開始要求血汗工廠改善工作環境。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十一月十六日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卻踢爆,中國血汗工廠為應付美方勞動檢查人員,不但有「兩套帳本」,甚至還有專門教血汗工廠如何應付這些檢查人員的行業,這些行徑自然又引起人權團體一陣撻伐。

然而觀諸歷史,血汗工廠並非中國獨創,三百年來血汗工廠一直在「周遊列國」,而今日指責血汗工廠不人道的先進國家,過去也曾是血汗工廠的大本營,據《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一書所述,第一代血汗工廠出現在十八世紀的英國,由於新型紡紗機出現帶動紡織業大興,工廠雇用制逐漸取代過去家庭加工業,大批農村勞力湧入工廠,這些工人在工棚擁擠、工作無聊、空氣污濁、噪音讓人頭皮發麻、東西難吃的環境下超時工作。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