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戰國策」:新世紀的合縱與連橫(下)

上期談到美國的國際戰略最近出現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思維與主張:被稱為「普林斯頓計畫」的「民主同盟」建議,似乎要以民主為標準,將全球一分為二,「民主同盟」要對付的是「非民主國家」,後者,呼之欲出的最大對象,顯然遙指中國;另一方面,則是新任財長鮑爾森的中國戰略思維,認為應該期待中國成功,並邀中國來與美國共同負起責任,因應國際間的一系列危機。兩種思維,顯然存在著巨大差異,究竟該如何理解?

如所周知,冷戰結束以來,美國面對著一個快速崛起的中國,戰略上始終游移不定,總是在兩個極端——即「中國威脅論」與「中國機遇論」——中擺盪,到了後來即晚近,終於覺得乾脆「兩邊下注」,來個「對沖」最好。但這種看來相當穩妥的做法,不但實際操作有困難,即像中國這樣一個越來越大的大國,要如何圍堵?並且,理論上,要把握機遇就須交往,要對抗威脅則採圍堵,但圍堵與交往顯然又是矛盾的。

去年,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佐立克,提出了期待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的論述,或許正是想要走出這實際與理論上困境的嘗試。鮑爾森的思路——我稱之為「共管論」,包括了「祝中國成功」、「不要恐懼中國的崛起會不會威脅美國,反而應該擔憂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否減慢了速度」、「美國的中國政策,必須要有世代的眼光」等等,其實也是佐立克「利益攸關者」思維的延伸。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