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993 期
-
- 小吃大學問 鼎泰豐酢醬麵
- 董事長嬉遊記 萬聖節在海德堡
- 重新看世界 用細胞破解你的身世之謎
- 封面故事 住在美術館的男人
- 封面故事 打造城堡前 先打點設計師
- 封面故事 當代藝術 也能是個好生意
- 生活書摘 透過五感覺醒 感受生命之美
- 總編輯的話 三個人
- 商場自慢塾 反射神經記憶──論專業
- 石頭評論 美「戰國策」:新世紀的合縱與連橫(下)
- 去梯言 竇娥冤,還是六月雪?
- 馬丁沃夫 廢氣減量成本極低 何妨放手一試
- 焦點新聞 壞公司下市 好公司逃離
- 焦點新聞 錸寶「出嫁」韓國 台灣OLED 式微
- 科技風雲 數位匯流勢不可擋 顛覆原產業體系
- 科技風雲 DRAM模組業整併 號角響起
- 科技風雲 砍人、聚焦、換角 威盛回春藥?
- 特別企劃 三個台商冒險家 在海南島闖出新經濟奇蹟
- 特別企劃 用「死亡」幻覺 讓熱帶水果冬天上市
- 特別企劃 窩在黎族村落海域 磨十五年基本功
- 特別企劃 林地蓋房子 農夫地主創造雙重商機
- 產業風雲 王清峰從肉桂夢 學到慈善的責任
- 大陸焦點 捧著股份送人 坐大中國行銷影響力
- 特別報導 創新能力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 特別報導 白文正藉「摧毀與重建」 成就金融王國
- 人物特寫 捐出企業金頭腦 給公益團體釣竿
- 人物專訪 一年花六億美元處理各地法規
- 特別報導 講共識不講對立 成就瑞士族群和諧
- 特別報導 吸引年輕族人參與 才能永續經營
- 封面故事 人生二部曲 熱活族
- 封面故事 靠運動戒酒 活得有滋有味
- 封面故事 帶隊長征ㄍㄚ球 勇奪華人金牌
- 封面故事 從社群汲取力量 回饋經驗助人
- 封面故事 整合零碎經驗 心不老,活得好
- 管理小品 每週抓毛病 顧客回流率破六成
- 關鍵數字 擴大建設案 非免費午餐
- 英文無所不談 吾道不孤
- 經濟學人 掛牌榮景不再 美國資金市場失血
- 經濟學人 點擊詐騙橫行 拖累網路廣告成長
- 經濟學人 低價衝量 中國製汽車品質亮紅燈
- 經濟學人 左右派齊轟 沃爾瑪成美政治角力足球
- 經濟學人 對抗中國競爭 義家具業改走奢華路線
- 國際視窗 澳洲百年大旱 全球穀物價格飆漲
- 國際視窗 網友狂上維基百科編寫 中國擋不住
- 商周書摘 向美國頂尖艦長 學習統御領導
美「戰國策」:新世紀的合縱與連橫(下)
石頭評論|
撰文者:
石齊平
|出刊日期:
2006-11-30
上期談到美國的國際戰略最近出現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思維與主張:被稱為「普林斯頓計畫」的「民主同盟」建議,似乎要以民主為標準,將全球一分為二,「民主同盟」要對付的是「非民主國家」,後者,呼之欲出的最大對象,顯然遙指中國;另一方面,則是新任財長鮑爾森的中國戰略思維,認為應該期待中國成功,並邀中國來與美國共同負起責任,因應國際間的一系列危機。兩種思維,顯然存在著巨大差異,究竟該如何理解?
如所周知,冷戰結束以來,美國面對著一個快速崛起的中國,戰略上始終游移不定,總是在兩個極端——即「中國威脅論」與「中國機遇論」——中擺盪,到了後來即晚近,終於覺得乾脆「兩邊下注」,來個「對沖」最好。但這種看來相當穩妥的做法,不但實際操作有困難,即像中國這樣一個越來越大的大國,要如何圍堵?並且,理論上,要把握機遇就須交往,要對抗威脅則採圍堵,但圍堵與交往顯然又是矛盾的。
去年,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佐立克,提出了期待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的論述,或許正是想要走出這實際與理論上困境的嘗試。鮑爾森的思路——我稱之為「共管論」,包括了「祝中國成功」、「不要恐懼中國的崛起會不會威脅美國,反而應該擔憂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否減慢了速度」、「美國的中國政策,必須要有世代的眼光」等等,其實也是佐立克「利益攸關者」思維的延伸。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