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春秋戰國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有春秋戰國時代。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列強權力結構的運作與分合,為「國際關係」的戰略思維提供了豐富的內容;鬼谷子的兩個門生,蘇秦與張儀的合縱與連橫,則是流傳千古迄今最為精彩的戰國策典範。

滄海桑田,時移勢易,但權力的本質與運作的邏輯卻基本不變,歷萬古而常新。當前世局紛亂,錯綜複雜,兩千多年前中國的春秋戰國,有無可能為二十一世紀全球的春秋戰國,提供一些有趣的聯想與啟發呢?有!

上個世紀二戰結束前,同盟與軸心兩陣營勝負形勢已相當明朗,自知將成為贏者的大國,乃分組討論(開羅會議與雅爾達會議)瓜分利益。利益有兩種,眼前現成的容易分,你、我、他一商量就搞定了;未來會發生、當前卻連影兒都還沒的可能利益,則需要建立一個機制來加以確保,這即是後來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否決權的設計。中、美、英、法、蘇五個贏者擁有的否決權,未必符合政治學的民主化原則,卻符合政治現實。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