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變柴油 卡達搶搭能源財列車
阿拉伯國家卡達的北田(North Field)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蘊藏區。但卻也是經濟效益最差的礦區之一。不像墨西哥灣或俄羅斯的天然氣田,那裡沒有任何輸送管線網路,也沒有唾手可得的熱切消費者。所以迄今想將天然氣輸往市場,涉及一連串既昂貴又需密集資本投資的步驟:足夠程度的冷卻才能液化、以特殊的油輪運輸,然後在抵達目的地時還原為氣體形態。不僅如此,儘管市場快速成長,但仍遭遇諸多限制:雖然污染程度低於汽油和其他石化燃料,但天然氣因為難以存放及運輸的特性,主要運用在發電廠。不過,就在六月六日,一切都將不同了。至少就卡達而言如此。
就在這一天,南非的薩索爾(Sasol)和卡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將新建一座新廠,採用GTL(氣變油)程序,將天然氣轉換為類似柴油的合成燃料。此項技術可回溯至一九二○年代。納粹德國及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均採用類似技術,它們分別在遭到石油禁運的戰爭及國際制裁期間,將煤炭提煉成柴油。
就理論上而言,GTL柴油擁有液化天然氣(LNG)欠缺的幾項優點。汽車可使用GTL柴油運轉的特性,賦予天然氣廠商全新的銷售機會。不僅如此,更棒的是它不像LNG需要太多的專屬基礎設施:它可以利用一般的油輪運送,可以在普通碼頭卸貨。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