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存在

繼教育部長「典型苑在」鬧笑話之後,外交部長說出「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康德名言『我思故我在』」,也是一句話當中出了兩個錯誤(名言是笛卡爾說的,而康德並非存在主義學者),二位部長的笑話程度平手。但是,黃志芳另一句「存不存在是很主觀的認知問題」,我非常不同意,至少,國家的存在與否,非但不能「主觀認知」,而且還是非常現實且嚴酷的,而這一點正是台灣當前的最大課題。

公元四○三年,距今一千六百零三年農曆四月,農民起義領袖王始集結數萬人眾,自稱「太平皇帝」,並且設立三公、六部尚書與官員。被南燕帝國討平,王始被生擒,綁赴刑場。行刑前,有人問他:「你的父親、哥哥在哪裡?」王始說:「太上皇(父親)蒙塵(流亡)在外,征東、征西(兄弟都封將軍)被賊兵殺害。」陪他一同赴刑場的妻子聞言大怒,開口便罵:「你就是因為這張嘴巴,才落得如此下場,為什麼至死不悟?」王始說:「皇后有所不知,自古以來,豈有不亡之國?朕馬上要駕崩了。」言下之意是:頭可斷,國可亡,皇帝、皇后、太上皇、將軍的頭銜絕對要堅持。

很遺憾,這正是所謂「主觀的認知」。但是,歷史上卻只記載了一個瘋子,沒有他建立的王國名稱、紀年,所以,「存在不存在」是一個客觀且現實、嚴酷的事情。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