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框架與性別

主計處每年都會做一份「台灣地區人力運用調查統計報告」。裡面有一數據,叫做「有工作能力之潛在勞動力」的統計。觀察三年的變化,可以發現,「有工作能力之潛在勞動力」的男人總數在攀升,而且,他們不工作是因為「料理家務」的人數與比率更是大幅度成長。以通俗的話說,台灣的「家庭主夫」越來越多了。

去年,是一個關鍵年。台灣的家庭主夫占「有工作能力之潛在勞動力」男性的比率,首度突破一%,達一萬八千人。雖然總人數還不算多,但回顧四年前(二○○一年),「家庭主夫」的人數還只有六千七百人。

以同樣的時間,我們看家庭主婦的人數卻是逐年減少,逐年負成長。去年是二百五十四萬人,首度低於二百六十萬人。

如果只看這兩個數據,二百五十四萬個「家庭主婦」與一萬八千個「家庭主夫」,誰在持家,誰拿鍋鏟?當然很清楚。不過,如果加上兩個觀察的變數,時間的長河與跨國的比較,數字就產生變化與價值。

數字說明趨勢,說明社會結構在改變,不只台灣,美國更是如此。世界在改變,字典也在告訴我們。一九八一年,韋氏字典首度出現「家庭主夫」(Househusband)這新名詞。新名詞的背後,在傳遞:女力崛起,「男主外、女主內」的主流家庭面貌被顛覆。這也正是本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的主題,「第三百六十一行:老公持家—— 家庭總裁」,由資深撰述林正峰製作。

勾起我們製作靈感的,是一次吃北平烤鴨的餐敘中,副總編輯朱紀中與顧問楊燿宇談起,最近證券圈的幾位好手怎麼都銷聲匿跡,蟄伏家中?一個個故事的背後,似乎在串聯一個現象、一個趨勢。事實是如此,八年前,美國《財星》雜誌就想寫高階女性主管「足堪炫耀的主夫」,只是拒訪率太高,這是禁忌,沒做成。現在呢?位於矽谷的美國電信業Verizon的女財務長Doreen Toben就說:「這裡幾乎所有的女性高階主管都有待在家裡的丈夫。」

世界在改變,很多條條框框正被去除中。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