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941 期
-
- 總編輯的話 取代,這碼子事……
- 商場自慢塾 讓想像飛翔
- 石頭評論 APEC:異化 東亞峰會:異軍
- 去梯言 李鴻章該死?慈禧呢?
- 馬丁沃夫 如果公共支出增加不是浪費公帑……
- 施振榮專欄 將學術能量融入經濟機制
- 特別企劃 贏者圈外的韓國
- 焦點新聞 外強中乾失衡危機浮現
- 焦點新聞 韓國經濟將再起風暴?
- 焦點新聞 重看亞洲四小龍
- 投資焦點 一場選舉 讓台企銀內控受到檢驗
- 投資焦點 破產銀行四年翻身 大賺一百九十億!
- 投資焦點 黃金上看五百五十美元 燒到明年
- 投資焦點 券商為「九二共識」槓上財政部
- 特別報導 勇闖肯亞的台商游牧大軍
- 特別報導 公益導入企業思維 創造三倍效益
- 科技風雲 面板業從千億投資戰變一元成本戰
- 科技風雲 它的成功模式吸引微軟合作
- 科技風雲 三年內 每年成長近兩倍的明星產業
- 產業風雲 搶救八十億虧損的「奢華」路線
- 產業風雲 三大困境 讓台灣會展業越做越小
- 產業風雲 有五十道安全把關的印刷廠
- 人物特寫 三個同校小學老師 先後當上董事長
- 人物特寫 用「數獨」炒熱出版商機的推手
- 封面故事 未來你要工作50年活出兩輩子
- 封面故事 週期型人生發掘新潛能
- 封面故事 少、多、少的人生變奏曲
- 封面故事 65歲退休制該退休了
- 管理小品 六管齊下 管理科技人的生活績效
- 大陸焦點 諾基亞搶回四成市占率的關鍵戰役
- 大陸焦點 一個舞女的網站 颳起政治評論旋風
- 大陸焦點 中共利用逝者爭取民心
- 關鍵數字 有錢有勢的人活得更久
- 英文無所不談 股市活躍上揚
- 經濟學人 伊拉克美軍撤不撤都為難
- 經濟學人 數位家庭戰軟硬體大廠搶翻天
- 經濟學人 小小科技玩意國會議員大大緊張
- 經濟學人 網路控制權美國獨大地位遭挑戰
- 經濟學人 油價漲鑽油設備商大發利市
- 國際視窗 網路商務成熟 企業主有空玩音樂
- 國際視窗 強勢工會 通用汽車經營大包袱
- 商周書摘 創造成打`環的神奇力量
- 金融時報專刊 2005年最受尊敬的企業
- 金融時報專刊 賈伯斯堅持人看了會尖叫的東西
- 金融時報專刊 歐文瓊斯把員工「犯錯的權利」列入政策
- 金融時報專刊 張瑞敏求變 對清潔工也要獎勵創意
- 金融時報專刊 伊梅特要奇異只當個「工業公司」
- 金融時報專刊 可口可樂打破消費者對自己的忠誠
- 金融時報專刊 大象的新舞步 從電腦製造商變企業顧問
- 金融時報專刊 嬌生靠分權 持續72年營收成長
取代,這碼子事……
你會被取代,我會被取代。地球上的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上演「取代」的戲碼。這期《商業周刊》,在三篇重點報導也以不同角度談:取代。
其一是,本期隨刊附贈的《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專刊專題:〈二○○五年最受尊敬的企業〉,透過排名在傳遞取代的訊息。蟬聯霸主七年的奇異,今年被微軟取代,成為新的全球最受尊敬的企業。產生這變化的因素是,今年,計算分數的權重改變,創新力取代誠信,成為權重最大的指標。同時,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也因在〈管理大師排行榜〉上,緊接於彼得杜拉克之後,成為全球影響力第二的管理大師。如果加上杜拉克已逝的變因,應該說,蓋茲在全球的地位不僅是最受尊敬的企業領導人,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大師。
第二個取代,是透過「重看亞洲四小龍」,我們看到昔日四兄弟的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約當每人國民所得〉,如今龍頭與龍尾都同步更換,前者由新加坡取代,後者則因台灣被韓國超越,而有了不同的競爭局面。十七年前,《商業周刊》主筆陳雅玲曾領銜製作一個韓國封面報導;十七年後,她二度重返漢江,費時四個月,完成本期〈贏者圈外的韓國〉,以不同眼光檢視韓股創新高的繁榮背後。
第三個取代,是透過本期封面故事〈工作五十年,活出兩輩子〉,談「第四個退休時代」興起,它將取代舊時代的退休觀念。過去,五十歲是人生工作的終點站,人們準備畫句點,下車退休了。所以,這年紀的人不再有夢。
然而,未來的世界,人們的平均壽命會長達九十歲,五十歲不過是青年,一個中間站。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無聊而冗長的度過漫漫五十年,那麼,是否可以讓自己活出兩輩子的價值。如果,你第一輩子的角色是董事長,第二輩子的角色是否可以變成飛行員或者電視明星。這不是不切實際的想像,而是正在發生的故事。透過《商業周刊》主筆劉佩修的筆,我們看到大趨勢下的新人生故事。
最後,要代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向讀者致意。由於,施先生身體不適,需要調養,所以本期是他的專欄最後一次推出。他希望我代為轉告,過一段時間,他身體調養好後,會重新與讀者見面。謝謝大家的關心。
本文完-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