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931 期
-
- 封面故事 台中‧新消費美學
- 封面故事 台中人的包浩斯學校
- 封面故事 女人專屬的冥想空間
- 封面故事 一個人15坪空間的髮廊
- 封面故事 巴黎人生活的實踐場
- 封面故事 量身訂做你的眼神
- 封面故事 在綠建築裡喝泡沫紅茶
- 總編輯的話 一切在「始」
- 商場自慢塾 如果這是你的公司……
- 石頭評論 李敖現象——全球化造英雄
- 去梯言 棄俥,未必能保帥
- 馬丁沃夫 美、中高需求暫化解石油危機
- 施振榮專欄 號召品牌十傑 為台灣形象加值
- 特別企劃 德國佘契爾夫人
- 特別企劃 政治不再是 男人的天下
- 全球話題 國際學生成了紐西蘭學校生財工具
- 全球話題 卡崔娜吹熄布希征伊朗熱火
- 台北耳語 媒體打抱不平 陽明海運人事惹爭議
- 台北耳語 吳東亮成了《歌劇魅影》索票中心
- 台北耳語 合併漏口風 林鎮弘得罪一堆人
- 台北耳語 鄭深池搭橋 溝通台日金融圈
- 焦點新聞 綠營新貴成了阿扁金改的烈士
- 焦點新聞 綠色金融軍團進逼三大金控家族
- 焦點新聞 預算和稀泥 首長應該層級節制
- 投資焦點 政府猛吃建設解藥 可能肥了廠商?
- 焦點人物 鹽工之子變成170億營收大老闆
- 科技風雲 比個人電腦大一倍的視訊商機
- 科技風雲 網路電話商機 從軟體搶到硬體
- 科技風雲 走出婚變 鄒開蓮喜迎第二春
- 科技風雲 八項標準檢驗 瞄準中國網路大商機
- 科技風雲 九年不改初衷 她繼續壓寶網路股
- 科技風雲 十個月前的未爆彈 波及五檔基金
- 產業風雲 工會領袖之子成為克萊斯勒執行長
- 產業風雲 他把麥芽餅變小, 把生意變大
- 產業風雲 拒絕富爸爸 他們闖出國片新紀錄
- 產業風雲 老阿嬤靠撿樹葉創造七千萬營收
- 封面故事 我的哈佛孩子
- 封面故事 「四有」父母 孕育哈佛子弟
- 封面故事 在頂尖學府 找到成功坐標
- 大陸焦點 中國城市病入膏肓(上)
- 英文無所不談 交相指責與諉過於人
- 關鍵數字 繁文縟節太多 台灣創業大不易
- 經濟學人 「油關」難過 半數美國航空公司破產
- 經濟學人 《華爾街日報》週末版 分析師看衰
- 經濟學人 貴而無用 歐洲企業不愛「泛歐身分證」
- 經濟學人 開除革命同志 烏克蘭總統挑起新政爭
- 國際視窗 油價缺口難補 油價缺口難補
- 國際視窗 搶救形象 企業靠誠實甩掉醜聞
- 商周書摘 越棘手決策 越要明快處理
號召品牌十傑 為台灣形象加值
施振榮專欄|
撰文者:
施振榮
|出刊日期:
2005-09-22
台灣的資源十分有限,過去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在上中下游的資源投入多放在中間的製造,較少放在上游的創新、研發以及下游的品牌、行銷。製造的附加價值低,近年基於成本考量,已紛紛外移大陸等海外地區,也迫使台灣往附加價值較高的研展(智財)與行銷(品牌)發展。
但另有一種情況是產業投入許多資源在上游的創新、研發,例如農業、文化產業等,雖然在上游投入許多研發資源,積極創新,但由於在下游並未布建品牌與行銷通路,結果導致上游的研展沒有出路;另外一種情況如電子媒體,則是投入大量資源在下游的廣播,以不盡理想的內容不斷複製,但又缺乏上游的創新與開發優質的節目。
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產業發展不健康,失之偏頗,也會讓產業「笑不出來」,最理想的情況是如微笑曲線所提,同時投入左右兩端的研展與品牌行銷,因此若過去資源主要投入中間的製造,未來就要往兩端移動;過去若偏重左端的投資,未來要強化右端;過去若偏重右端的投資,未來則要強化左端。如此上游的創新研發,才能透過下游的品牌行銷通路順利找到出路,至於中間的製造不一定要自己來做,委外尋求合作夥伴亦可。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