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醫改 宣告失敗

根據大陸官方統計,五成的平民百姓有病卻沒錢看醫生,農村人口中,有病不就醫的更是達到八成以上。小病不治、大病等死已成大陸社會普遍現象。

中共從一九四九年在大陸執政以來,向全社會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障。一九九四年大陸政府開始進行城市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二○○○年又對醫療機構進行了深化改革,把它們畫分為營利及非營利機構,並大刀闊斧地削減國家給醫院的補貼。十年的改革葬送了全民醫療保障制度。七月二十九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醫療體制改革評價報告」,猛烈抨擊現行醫療體制市場化導向的錯誤,已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醫療衛生事業本來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大陸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政府財政稅收大幅增加,照理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提供國民醫療福利。然而,中共推行的醫療改革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根據大陸衛生部公布的數據:在一九八○、一九九○、二○○○、二○○二年,政府衛生支出占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比率,分別為三六‧二%、二五‧一%、一五‧五%、一五‧二%。於是兒童、老人、農村人口和大量城鎮居民被排除在醫療保障之外。城鎮地區的醫療保險覆蓋人群只有一億人左右,不足全部城鎮從業人員的半數,而農村地區的覆蓋率不足一○%。二○○○年的中國衛生績效排名位居一百九十一個世衛成員國的一百四十四,醫療分配公平性更居倒數第四位。

目前全大陸縣級以下公共衛生機構只有三分之一能夠維持正常運轉,另外三分之一正在瓦解的邊緣,三分之一已經癱瘓。醫院要生存就勢必從患者身上掙錢,來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於是「以藥補醫」(亂開不必要的高價藥品,賺取藥廠佣金);讓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昂貴檢驗等成為醫院賺錢途徑。據官方統計,三年來,儘管醫院診治的病人人數減少,但收入卻上升七○%。去年政府所辦九千六百七十八所醫院中,平均每所醫院的藥品收入占到總收入的四六%。由於政府沒有監管機制控制醫療費用上漲,醫院貪得無厭、濫收費用,造成了看病貴、看病難。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