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台北.北京:武鬥與文鬥(下)

陳水扁提出「台海權力新平衡」,以「台灣民主」向美國、向國際、向大陸提出訴求(或施加壓力?),反映出台灣當局確認了中共的「罩門」是政治、是民主,而這恰恰也是美國當局對北京施壓之所在,陳水扁政府不但找到了自己的「比較優勢」,而且也迎合了美國的「政治正確」。

前文中我曾指出,兩岸由於發展背景及起始點的不同,大陸在許多方面表現的確不如台灣,但卻不能低估了大陸的調整與發展潛力,畢竟大陸的底子厚實,規模龐碩;台灣與大陸如能維持競爭與合作關係,可以雙贏,否則,台灣優勢未必能夠確保,經濟即為一例。台灣當局似乎也逐漸承認了這個現實,於是,不得不換個題目,做政治文章。

台灣政治改革在華人社區中確實有其可圈可點之處,值得肯定與珍惜;但要善保此一優勢,必須避免三個盲點或誤區,一、台式民主雖獨樹一幟,卻並非完美,甚至某些方面已在倒退之中,如黑金白金政治、對輿論的箝制、社會公平的惡化等。凸顯台灣是全球「民主社群」的成員時,應該警惕,不能讓這些缺點成為反諷台灣的口實;二、民主應與台獨劃清界線,這不僅是因為台獨走不通,不見容於對岸、亞太鄰居甚至是美國(台灣須有能力區別工具與目的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它會使民主這股正氣在台灣四肢百骸、奇經八脈中運行時出岔,導致內傷;三、台灣民主就是台灣民主,千萬別搞七捻三,勾日拉美,一起來對付中共,台灣犯不著去挑戰大陸的民族主義,也絕不要成為大陸和平崛起的障礙。如能避免這三個誤區,台灣民主這條路走下去,不僅是台灣之福,也是兩岸中國之福。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