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道防線、三大鐵律接連祭出

債券型基金中了金管會的「十面埋伏」

過去十二個月,國內債券型基金規模減少逾三千億元,在金管會鐵腕整頓下,未來三十六個月預估至少再減四千七百億元,規模一直減,債券型基金還有明天嗎?

債券型基金投資結構式債券資金退場,固定收益市場將成為漁翁得利的贏家。 (攝影者.翁挺耀 )

三年之內,投信公司要將債券型基金所持有約四千七百億元的結構式債券全數出清,而且處分時要遵守三大原則,一、經理人合法操作;二、不可讓受益人受損;三、若有損失由投信股東自行吸收。三月初,被金融界尊稱為「李老師」的金管會委員李賢源,在一場對國內主要投信公司所舉辦的說明會上,無預警地下達「三大鐵律」政策宣示,在場業者頓感青天霹靂。

「去年聯合投信事件爆發後,金管會已祭出『七道防線』,圍堵債券型基金規模繼續膨脹,現在又來個『三大鐵律』!」一家投信公司高層感嘆,「債券型基金現在已到了『十面埋伏』的境地,未來只有每下愈況的分。」

台灣投信業者資產規模長期倚靠債券型基金撐腰,迄今年第一季底,國內各類型基金總規模約為二兆五千億元,其中全體債券型基金規模達一兆九千三百億元,約占基金總規模的七七%。債券型基金的量幾乎是國內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總額的九倍。債券型基金規模這麼大,為投信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以目前債券型基金管理費從○.二五%到○.四%不等的水準估算,全部債券型基金一年可為投信業界帶進約五十億元的收入。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