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金援弱國卻圖利富國

它是救主?還是惡魔?

在經濟學家眼中,IMF早在一九七一年就應該廢掉。但它卻和跨國銀行結合,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貸, 成了為先進國家利益服務的代言人。

南亞海嘯發生至今已將近一個月,全球對各受災國的捐款正如火如荼進行,在歷次金融危機中扮演「救世主」角色的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也表示將提供十億美元的援助。然而此事又再度掀起IMF是否有意藉援助在各國經濟重建中「垂簾聽政」的質疑。

據美聯社報導,這次海嘯災情最慘重的國家——印尼表示,IMF不能再附加新的改革計畫,來規定印尼如何管理經濟。其實不難理解印尼為何會有此反應。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時,IMF雖對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各國提供貸款,卻附加了諸如提高利率、緊縮財政等嚴格條件,反而使危機越演越烈,著名的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ery Sachs)就曾批評IMF「越幫越忙」。

在一般人印象中,對出問題的國家提供貸款援助,乃是IMF的「正職」,其實這並不是它原先成立的目的。二次大戰將結束之際,在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倡議下,美國及英國等四十四個同盟國代表於美國的新罕布夏州的布列頓森林(Bretton Woods)小鎮舉行會議,決定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成立「國際貨幣基金」,希望藉此一國際性的金融機構穩定國際金融及匯率制度,以避免一九三○年代各國貨幣競相貶值,釀成世界經濟大恐慌的悲劇重演。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