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舉看領導

原來社會看好三二○大選不論誰當選,台灣的經濟應該會向上發展,也預期股市會在政治的不定狀態解決後,會繼續上漲。但是沒想到陳水扁總統以些微的多數贏得勝利獲得連任,而另一組候選人則對驗票、驗傷、選舉公平等提出訴求,並連續在總統府前抗議到三二七、四一○達到最高潮。目前雖然仍未完全解決,但基本上已進入法律的程序,許多人也希望此次爭議能夠及早落幕,讓政府機制盡快恢復正常運作,以便處理國家發展所應面對的問題。此次選舉的結果,雖然執政黨所獲得的支持較二○○○年大選增加不少,但仍然只是少數的過半而已。新一任的總統要面對社會幾乎有一半沒有支持他的選民以及選舉的激情與衝擊,做為國家的領導人如何在此種情況之下治理這個國家,確實是需要更高的智慧與更寬容的胸襟,才能夠在這未來的四年當中將台灣帶入一個新的局面。

政治領袖與企業領袖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政治領袖要在社會的多元甚至異質的團體中取得平衡,帶領國家往前發展。企業團體中,難免有與企業負責人觀念做法不合的人。如果實在不合,無法一起共事,當事人可以求去、另謀發展,而市場也提供這種機會。因此,企業的領導人所帶領的團體比較不需要在企業內面對激烈的挑戰,也比較不會有與負責人極端對立的成員。

國家的領導人就有所不同,國家領導人所帶領的不只是支持他的選民,他也要帶領不見得認同他,甚至反對他,但也為數不少的人民。此外,他還要跟對立的黨派競爭,並且在競爭的過程中實踐他的理念與政見。這種民主政治之下的領導人,所面對問題的複雜度與困難確實與一般企業不同。也因為如此,政治領導者需要有寬廣的心胸,包容多元社會中存在的各種群體,才能夠凝聚社會的共識,推動社會的發展。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